作者: 荒诞s发布时间: 2024-05-25 22:49:01 浏览:1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还有明天 豆瓣评分:8.9 当一切都成为义务,那我们的权利在哪? 这是一场女性主义的觉醒,同时也是女性可以脱离家庭琐碎摆布,拥有参政议政的话语权。这本就理应属于女性的权利,却让她们等了太久。 电影讲述了刚刚经历二战的罗马。残破,贫瘠的城市,住着迷茫,苦痛的人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男性群体因个性鲜明而互相瞧不上,阶层与阶层之间矛盾重重,女性更是被社会异化为附属工具。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故事开头就以一场无端的巴掌把我带入这场男尊女卑的家庭里,我很难接受一切的暴力和磨难都被合理化,在这个时代以伤害来获得尊重。这是我很难理解的事,所以观影的前半部分我都对女主迪莉娅的委曲求全,隐忍退缩都有很大的不适感,我把我带入进她的生活,如果是我,我会如何如何的勇敢去爱,去逃离,去争取。但我忘了时代的局限,男性对女性的压制是如何难以突破,整个社会都带有病态的创伤性去压抑人性。无处不在的因为他是男性,所以比你工资高。富人父子谈论政治,妻子不得插嘴。经商的独立女性也被看作异类。一切的一切都在导向男尊女卑,不管女性在什么阶层,什么位置都在这个秩序中。 女主迪莉娅的生活是可悲的,另一半是情绪不稳定的暴力狂,要照顾控制欲强且瘫痪在床的公公。已经被耳濡目染暴力和自私的两个小儿子。唯一的希望只有大女儿。但大女儿不理解她的苦痛,只想用自己的想象来打破现在固有的关系。迪莉娅想逃,她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哪里又跟这里不一样呢?就像天台晒衣服,盆子掉落地上的响动过大,周边人都以为是炸弹吓了一跳的应激反应一样,战争过后哪里还有净土呢?这才是她没有选择余地只得默默忍受的缘故吧。看不到光明时,只能静静的待在黑暗里等待光明的到来。母性是伟大的,当迪莉娅看到女儿即将步入自己相同命运时,不惜寻求美国大兵的帮助炸毁了未来女婿家的咖啡厅来阻止这场可见的悲剧。她从没想过用这份美国大兵的力量把自己救出火海。当婚姻成了女性的枷锁,那本该神圣洁白的婚纱就要被抛弃而转向教育换来知识成为自由。 再谈谈电影里的男性角色,因为是女性自由主义电影。大家往往忽略其中的男性角色代表了什么深层含义。这里绝大部分的男性都是偏执,暴力,愚蠢,甚至战后创伤后遗症,这是男性的集体迷失。传统的糟粕一遍一遍的在男性强权主义下迫害女性,而男性在贪恋权利而放弃义务。 我们的本质是人,只是后来分为了男人和女人。说男权和女权我总会有些抵触,我想说人权。都去尊重人本身的权利为基础,再去讨论男女之别差异下的互相尊重。请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谁为本。 最后的最后,看到迪莉娅和成群闭口不言的女性自由主义的人群一起压倒性战胜了她的丈夫的画面。我看到了她眼中的光。1946年6月2日和3日 意大利举行首次语序父女投票的政治选举,女性获得本属于自己的权利。正如片尾安娜·伽罗法诺留言“我们像情书一样紧攥着我们的选票” #电影 #家庭 #推荐电影 #女权#女性 #SSR #电影时间到 #电影的意义 #SSR创作者中心 #电影感悟 #SSR计划 #给souler推荐一部电影 #看一部好电影 #电影推荐 #豆瓣电影 #













评论:
Mia: 女儿最后会帮她
作者: 最后女性的觉醒是下一代的表现,母亲的努力是值得的
Souler: 这个正好看过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