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凡夫俗子发布时间: 2025-04-06 12:26:58 浏览:9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出自《庄子·内篇·应帝王》,是庄子哲学中关于心性修养的核心观点之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修养高尚的“至人”心思就像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从不有所隐藏,所以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 庄子的这一思想揭示了心性修养的至高境界:以澄明之心映照万物,以超然之态应对纷扰。其本质是追求内在的自主性与生命的本真状态,对现代人应对焦虑、物欲等问题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正如《庄子·齐物论》所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心若明镜,方能在纷繁世界中安顿身心。 拓展资料: ① 庄子所说的“至人”,是其哲学体系中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 “至人”与“神人”“圣人”虽名异但境界相通,共同代表超越世俗、回归本真的终极理想‌。这种人格的塑造,旨在引导人们摆脱外物羁绊,追求心灵与宇宙的合一。 ② “应帝王”可概括为:‌通过顺应天道与人性本质,以无为的姿态实现天下自然有序的治理理念‌。‌ “应”常被理解为“回应”或“应对”,即庄子对帝王治理天下的方法提出的回答‌。 “帝王”所指‌狭义指具体的统治者,广义则指向“帝王事业”,即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