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比较小成本地接触到社会的恶?
虽然不知孩子的具体情况,但妈妈的这个想法还挺能典型的。
有很多家长的焦虑、暴躁基本都是担心社会的强竞争性之下,孩子过不好生活,甚至无法生存。
既怕孩子学坏,又怕孩子太好。不然,社会险恶,如何面对?
所以,我猜测这位妈妈之所以想让孩子小成本地接触社会的恶,是希望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严峻或惧怕之感,从而能端肃自己,好好学习,努力变成优胜劣汰机制中的胜者,弱肉强食社会中的强者。
我毫不怀疑,妈妈的想法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支撑爱的思维是胜负强弱的对立生存思维。在这样的思维之下,当孩子遇到了麻烦,妈妈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孩子撑腰,甚至不惜代价。但是问题来了:
这样的妈妈在跟孩子的关系中,是处在什么位置呢?优者还是劣者?强者还是弱者?
如果是担心孩子不能好好学习,拥有生存竞争能力。那么可以正向思考,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呢?
一、自己不人为给孩子制造困难。只要孩子有生活圈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无论是跟老师伙伴还是跟爸妈,都会遇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导向对善与恶的思考。不一定要让孩子去接触社会上的恶,度不好把握,也不好控制结果。想起一个医生,为了让孩子在路上注意安全,频繁放车祸视频给孩子看,结果孩子很长时间里夜夜噩梦。
二、妈妈要是一个可以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的帮助者,而以“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让孩子憋屈的人。即在亲子关系中,妈妈不要让孩子总处在劣势和弱者的位置上。
三、引导孩子面对真实问题时,学会深度思考、提升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不是替孩子做各种决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成长机会。大多数家长不具备这方面的水平,所以需要多渠道学习,而不是固执地把孩子纳入到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之下,让亲子双方步履维艰。

评论:
莫比乌斯环的无尽星空(不闲聊): 非常棒的视角👍🏼
道可道非恒道也 名可名非恒名也: 我看完了[困惑]
作者: 四、开阔孩子的生活世界。把家长以及周围人经历的真实困境跟孩子分享,也请孩子分享他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培养孩子直面困境的勇气和智慧(先生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