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午餐肉爱好者发布时间: 2025-03-23 17:12:38 浏览:0 次 发布地: 泉州市 天气: 晴

        今日电影推荐《1942》🎬 “鲤鱼焙面,延津做法。” 这部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用残酷的镜头剖开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烈的疮疤——1942年河南大饥荒。影片改编自刘震云小说,汇集张国立、陈道明、阿德里安·布劳迪(上一篇文章的教师主演)蒂姆·罗宾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等演员,将三百万条生命的挣扎与湮灭,凝练成一部叩击民族集体记忆的苦难交响曲。 全片以双线叙事展开:一边是延津县地主老东家携家带口加入逃荒人流,从粮仓满囤的乡绅沦为一无所有的流民;另一边是重庆国民政府高层在政治博弈与国际舆论的夹缝中,试图掩盖这场“人相食”的惊天惨剧。两条线索如绞索般缠绕,撕开饥饿背后更深层的权力倾轧与人性异化——当树皮成为奢侈品、卖女换粮成为常态,文明的遮羞布被彻底扯碎。 本片采用近乎人类学的拍摄手法:长达半年的外景拍摄中,剧组在零下二十度的太行山区搭建出延绵数公里的灾民队伍。镜头下,枯槁的面孔与皑皑白雪形成刺目对比,婴儿吮吸母亲干瘪乳房的特写、野狗撕咬尸体的长镜头,构成一幅末日图景。更令人窒息的是,这些场景并非艺术夸张——历史档案记载,当时确有人贩市场明码标价“少女八十斤小米,妇孺半价”,日军空投粮食诱降灾民的魔幻现实,也在影片中得到复刻。 张国立贡献了职业生涯最摧肝裂胆的表演。当他的角色目睹儿媳产子后吞棉自尽,那种从麻木到崩溃的层次转变,让观众在绝望中瞥见人性最后的微光。而阿德里安·布洛迪饰演的白修德,则以外国记者的第三方视角,将这场灾难提升为人类文明的共同伤口——他手持相机记录食人现场时颤抖的手指,与《超脱》中亨利面对学生自残时的克制凝视,形成跨越时空的互文:在极致的苦难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 这不是一部《合家欢》的电影,所以在2012年春节档上映成绩惨淡也是极为合理的,谁也不想大过年看一部电影把自己看哭,但是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是值得一看,任何身份,任何物种,任何事物在面对饥饿面前,都会丢掉一切。 冯小刚在片尾字幕所书:“这些事不是故事,是我们的先人真正经历过的人生。” 最后希望大家也能好好吃饭,不要浪费粮食。#推荐电影 #饥饿让人清醒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