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ingMePLZ发布时间: 2025-05-25 22:55:43 浏览:52 次 发布地: 成都市 天气: 晴

        读麦克法伦的《荒野》时,我意识到自己曾经对自然的理解有多肤浅。 我们太习惯把自然当作舞台:鸟是自由的,风是浪漫的,河流是隐喻,人类站在一切之外,用一种仿佛高明的情感去命名、去投射、去感动。可真正走进那些荒野地带,你会发现,大多数时间,那里什么都不迎合你。没有惊喜的风景,也没有等你记录的瞬间,只有时间,一分一秒往前推,植物缓慢生长,鸟在疲惫地孵蛋、喂食、躲避天敌,所有生命都在费力活着。 那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劳动,是对抗,是某种绵密的生存韧性。自然不是你站着看一眼就能“感悟”的,它要你屈膝、趴下、沉默很久地注视,才可能有一点点接近的机会。 麦克法伦在书里写到,荒野从来不是远方,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边界地带、断裂带里,在我们不曾留意的水沟、矿脉、屋顶植被、沼泽空地里。这句话击中了我。原来不是自然离我们太远,是我们看得太快,感受得太满,自我太大。 现在回头看,那些“记录自然”的文字,其实也分得很清楚:有的像是对一段生态的投诚,有的像在做生活方式的展览。前者你能闻到风的气味,后者只剩人类的自我陶醉。区别往往不在词句,而在于那颗心有没有真正沉下来过。 自然文学真正动人的,不是因为它写了鸟、写了石头、写了无人之地,而是它在一点点削掉人类的优越感,一点点打磨你的知觉,让你发现,原来沉默、缓慢、退后,也是一种存在方式。 #世界这本书 #麦克法伦#自然文学



评论:
一棵树: 想起一个画面,之前看切尔诺贝利的纪录片,植物长满了这个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方
咻〃∀〃米: [比心]比心比心
一米八单杠: "感动完记得明天继续用滤镜看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