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派大星发布时间: 2024-08-14 16:48:34 浏览:5 次 发布地: 保定市 天气: 晴 #Soul线上美术馆 [艺术讨论]摘录 中西艺术风格的融合一记中国水墨大师林风眠的画 诗人没有创造诗 诗在那后边的某个地方 很久以来它就在那里 诗人只是将它发现 ——扬·斯卡采尔 若诗是被发现的,那么画更应如此。发现诗需要有一颗怀有诗意的心,那么发现画则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林风眠曾入读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受到西方美术深刻的影响。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自己出发的起始点中国水墨与书法上。 对于林风眠来说,他既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融合中西两种不同艺术风格于一体的气度。 林风眠入读巴黎国立艺术学校的时候,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巴黎艺术大爆发的中后期。在那时最为影响巴黎艺术的艺术大师莫过于毕加索、马蒂斯与莫迪里阿尼了。 马蒂斯绘画的背景里或多或少总带有一种装饰性,而莫迪里阿尼画中的人物则带有一种非洲、太平洋原始艺术的影响。 受到两位大师的启发,林风眠创作了《蓝衣仕女》一画。也许让观众稍微不惯的是画的尺寸。与我们所习惯的画幅格式不一样,林风眠在这里使用的是宋代流行的画幅格式。林风眠不仅熟悉西方美术,他对于宋代山水画与宋瓷也有深刻的理解。 我们注意到,蓝衣仕女的鼻子与莫迪里阿尼画里的鼻子一脉相承。既具有一种原始风味又有一种现代主义的情怀,而画的背景与其说是风景还不若说是一种装饰与映衬。 在以中国戏曲为主题的作品《宝莲灯》中,林风眠融合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的风格与后印象派所常用的色彩。 在《宝莲灯》两位女孩的眼睛处以及整幅画的背景,我们都可以看到毕加索立体主义交错矩形形式的影响。色彩上林风眠用了后印象派大师爱用的鲜亮的蓝与黄。 《宝莲灯》中我们还可以在人物畅快的线条上观察到林风眠书法与水墨画笔法的结果,而人物身上半透明布料则展现了林风眠对于油料特质及潜质的掌握。最为关键的是在画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线条竖直(身体与衣服)与横置(眼、衣领与腰带等)比例协调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的存在,让我们在古典的中国戏曲的表达中觉察到一丝现代主义的意义。这便是林风眠对于中西方艺术融合的精妙之处。 若说克劳德·莫奈的睡莲系列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梦境的话,那么林风眠的《荷塘》则是一种趋向精确的实境。莫奈的日本花园系列以及睡莲系列,无论是在东西方,都影响深远。想必林风眠必然受此影响而创作出《荷塘》一画。 《荷塘》一画中,林风眠对于荷花光影变化的刻画受到了莫奈的影响,但在绘画的细节与总体构图及风格上,林风眠无疑处处都显示出东方文化的影响。在画的上部,林氏把天空渲染得具有一种悲壮的效果,而那些芦苇,则让人有了“蒹葭苍苍”的那种远古的意境。 《瓶花》笔触细腻。然而它又并非像卡拉瓦乔的巴洛克风格的花卉那样细腻。它似乎介于卡拉瓦乔静物与毕沙罗静物之间。若说那些花卉它们是在向观众呈现自己的细节,还不若说它们是在呈现自己的色彩与光影。正是后者让我们可以把瓶花更为偏向印象派的风格。 林风眠的《海岸》一画虽有法国印象派的风格,但更多时它具有中国山水画的那种范式。把画从上到下的扫视的画,我们会发觉这幅《海岸》与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山水画一样,由上到下,代表了由远及近。这种感觉并非透视法则所给予我们的,更多时候是刻在中国人记忆里的那种山水的意境与意象所带给我们的。 回归水墨与书法 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回归是必然的。这也许是中国文化的根所使然。不然为何中国众多艺术大师最终都回到了中国自己的那条路上来。 中国的意象与意境也许只有中国的表达方式才能更为准确更为传神。 整幅画以白、灰及黑为主色调,带着书法感的笔触把一种中国古诗的意境给带了出来。天空上的云层,林风眠则采用了西方的薄涂法来渲染效果。一掠而过的双雁则用最深的黑来表达,既是强调又呈现一种动感,当双雁的翅膀被以一种略微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画 #研究生 #美术 #艺术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