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望断南飞雁发布时间: 2023-02-12 16:48:15 浏览: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初看红楼:并无头绪 ​再看红楼:儿女情长 ​三看红楼:人情世故 ​四看红楼:国亡家破,字字血泪,哭成此书,作者的心碎了。 ​《红楼梦》全书借用含沙射影的手法与春秋笔法隐晦地描绘了明末清初那场腥风血雨朝代更替,黛玉骂刘姥姥为“母蝗(皇)虫”,刘姥姥带板儿进大观园影射清初庄妃(庄稼人)带顺治入关,刘姥姥睡黛玉床上鼾声如雷意为“鸠占鹊巢”,刘姥姥所谓的“打抽风”,意为北方胡虏常常袭扰边关,刘姥姥救巧姐影射满清一边追杀朱明后裔,一边笼络人心为前明长平公主赐婚,元妃省亲发生在三秦(秦业、秦钟、秦可卿)死后,三秦为“䆐”,“䆐”通“国”,三秦死后(国亡)元妃省亲代指“南明政权”,表面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期间无不透露出悲戚之感。茗烟(明阉)大骂金荣:姓金的,你是个什么东西。 ​《芙蓉女儿诔》洋洋洒洒1600余字看似悼念晴雯,实则悼亡故国衣冠,由于此诔篇幅较长,且生僻字较多,暂时解读诔文中前面两段。 1、芙蓉:江阴别号芙蓉城,晴雯死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寓指率领江阴十万百姓对抗二十四万满清铁骑的阎应元,被俘后喊了一夜“速杀我”,天明遇害。 2、太平不易之年:喻指明末乱世,历史上以“太平为年号”皆为末世乱世,易,易字,上日下月,故日月为易,“不易”即“不明”,寓意明朝气脉已尽,国祚渐消。 3、蓉桂竞芳之月:八月,竞芳含有对抗之意,八月二十一日江阴城破,芙蓉代指表明,桂代指清,夏金桂为红楼梦中反派角色中的战斗机。 4、无可奈何之日:《红楼梦》中采用的隐喻、影射、曲笔等写法,皆为“无可奈何”之法。#江阴 #大观园 #红楼 #红楼梦 5、白帝宫中抚司芙蓉女儿:统率江阴城十万朱明遗民保卫大明国土,守护华夏衣冠,白帝为轩辕大帝长子少昊,少昊被称作“白帝朱宣”,寓意“朱帝”。 6、群芳之蕊:遥映“万艳同杯(悲)酒。 7、冰鲛之縠:借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以此来“泣朱”。 8、沁芳之泉:沁园指汉家苑林,比喻中原大地,芳菲乃是花草,比喻华夏子民,沁芳之泉比喻千万华夏子民魂归“九泉”。 9、枫露之茗:遥映千红(朱)一窟(哭)。 10、浊:与清相对,讥讽清朝,贾宝玉讨厌男子,常用浊形容男子。清初男子剃发易服,女子则坚持缠足,故有“男降女不降”一说。 11、方十六岁而夭:满清入关后汉家衣冠仅存在十六载。 12、相与共处者,五年八月又奇:满清入关后,作者坚守汉家衣冠五年零八个月。 13、姊娣悉慕,妪媪咸仰:寓指轩辕创立华夏衣冠,从此有了文明伦理华夷之别,在明末遗民的眼中华夏衣冠才是“姊娣悉慕,妪媪咸仰”。 14、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xiu),茝兰竟被芟鉏:雄鹰被恶鸟仇恨,而遭到网杀,香草被恶草妒忌,结果被人剪除,影射满清剃发易服。 15、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表面意思是说晴雯因“谗谤”而得了膏肓之疚,实际上是作者影射清初降臣孙之獬谗言上书 剃发易服,导致华夏衣冠迎来灭顶之灾。 16、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并非是自招罪孽而亡,实际上是蒙受了垢辱而终,意思是汉家衣冠招谁惹谁了,受此大难。 17、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作者一语双关之妙,表面上看冤屈不得昭雪,死者不得瞑目,实际上是告诉读者这篇诔文寓意深远难尽,曲笔蜿蜒无穷。 18 、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却死香,出自东方朔《十洲记》记载聚窟洲一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树,意思是我该如何去寻找这种起死回生的药呢?表达了作者复国无望之悲苦。

评论:
叶雨: 太棒了!
叶雨: 很高兴遇到这样同解之人
作者: 感谢来访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