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肖战合作过的几位导演都不约而同地提到, 「再来一遍」,是他在片场最经常说的话之一。导演蒋家骏回忆,拍摄《玉骨遥》时,有一次水下戏,水棚温度不高,多次进出水中,演员很快失温,嘴唇都在颤抖,但每一条结束,肖战都会过来问,拍摄效果如何,是不是需要再来一条,这也是他对肖战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同样的感受,王可然也与《人物》分享过,排练《如梦之梦》,很多时候他觉得可以过了,演得挺好的,但肖战还是会要求自己再来一遍,他总结为,这是肖战对自己的「不满足」。 拍摄电视剧《骄阳伴我》时,导演宋晓飞每天睡前都会接到肖战的电话,他在电话那头噼里啪啦地说:明天这场戏导演您是什么想法?我是这样想的,您看对不对?这句台词,我这样理解可以吗?宋晓飞说,合作的演员里,肖战是非常突出的,工作时,他们一直保持着紧密、愉快、积极有效的沟通。 他能感受到肖战的某些焦虑,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有时候,在电话中他做得更多的是宽慰肖战,「你很好,你明天放松。」有一场醉酒的戏,宋晓飞觉得不喝也行,但肖战坚持要喝一点儿酒,他说一点儿不喝不真实,那天他抿了一小口酒,脸唰的一下就变得通红,「他都是要做到位,是那么一个演员」。 拍戏期间,只要肖战有空,他总会坐在导演身边。观察别的演员,观察大家怎么工作。蒋家骏记得,《玉骨遥》有一场雪中重场戏,肖战早早到了现场,将小折叠椅放在人造雪景中间,安静地坐在上面,他没有去打扰肖战,他知道肖战正在酝酿情绪。 宋晓飞也记得,在片场,肖战总是坐得很低,他怕影响别人的视野,他缩在角落,看别的演员演戏,也不吝啬赞美,「他们演得真好」,听到这里,宋晓飞会送上鼓励,「你也演得很好」。 拍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时,肖战会钻进徐克的小帐篷,悄悄坐在旁边,听徐克和工作人员交流,看徐克用毛笔画分镜,他说,真好啊,从前只知道徐克这个名字,但亲眼目睹这一切,更觉得神奇。 对表演的不满足,对状态的不满足,对剧本和角色的不满足,让他一步一步往前走。 5年来,肖战尽量让自己接演更多不同的角色,军人、大院子弟、设计师,也尝试不同的作品风格,年代剧、都市剧和军旅题材,这种不满足,让他更好地理解了表演,也不断校准自己的判断力。只要一部接一部演下去,握紧每一部作品,他会等来更好的时刻。 最近,他又选择了两个更复杂的角色,郭靖与藏海。 接演郭靖之后,他遇到人就问,你们对郭靖是什么印象呢?很多人都会提到傻人有傻福,但他不是这么理解的,他记得徐克问他,一个傻的人可能练成降龙十八掌吗?当肖战深入理解郭靖后,他发现,郭靖一点儿也不傻,只不过是个很认真、很纯粹的人。 有趣的是,他记得进组后第一次和导演见面时,徐克问他和庄达菲,知道摇滚乐手吗?你们就是摇滚乐手版的郭靖和黄蓉。肖战说,当时他和庄达菲对了一眼,有点儿疑惑。但在拍摄的过程中,他理解了,所谓的摇滚乐手,是那种不顾一切的执着。 有段时间,他在徐克的指导下,天天看打拳击的视频,琢磨拳击手对战时的眼神,慢慢地,他找到了属于肖战版本的郭靖的眼神,不是傻气,也不是呆呆的,而是寻找一种对战时「像鹰一样犀利的眼神」。他说,几个月的拍摄,他从更复杂的角度理解了郭靖和他的江湖。 肖战还有一部新作品《藏海传》,这是一部古装大戏,他饰演的「藏海」背负血海深仇,隐姓埋名,寻找真相,角色的命运感和复杂性更进一步。 这样错综繁乱的线索,让肖战有了更多思考,也有了更多的表达。肖战和导演曹译文是同龄人,性格中有相似的部分,都很轴、很认真,他们经常会为了一个细节从线上讨论到线下,收工了还在讨论,有一天直接讨论到了凌晨三四点。 郑晓龙是《藏海传》的总导演,他告诉肖战,最重要的是要从人、从人性的本身出发去丰富角色。肖战说,郑晓龙会给他出各种各样的主意,可以这样演,也可以那样演。郑晓龙告诉《人物》,肖战不仅在台词上下了大功夫,也非常努力与角色共情,很多情绪戏,他一遍一遍地演,「他演戏完全是在实践当中去摸索的」。 肖战说,刚入行时,他更多是被动接收的状态,导演、前辈演员告诉他应该怎么演,他听着照做就是了,「明白,明白」,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从《陈情令》开始,他意识到自己有了点儿变化,并逐渐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藏海传》后期配音现场,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幕:有时导演提出想法,肖战不会立刻说明白,而是先思考几秒,有时小到气息是更靠近对手演员还是更有距离感,肖战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新年就要到了,配音室里还响着肖战的声音,「再来一遍」「再试试」,2025年,是肖战出道第九年,他知道,这种不满足和「再来一遍」,还会陪伴自己走很长一段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