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篇《肖申克的救赎》:真正让别人高看一眼的,不是学历多高,不是家境多好,更不是身份多尊贵,而你的内心有没有这4份“坚守”(二)
03 对成长的坚守
加缪曾说: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电影中,瑞德说: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但安迪拒绝被这种环境所“驯化”。
在六年时间里,他坚持给州议会写信,
最终为监狱争取到了一个像样的图书馆。
他教囚犯读书写字,帮助他们获得文凭;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了自身处境,也帮助了更多的人。
他用知识和善意滋养着身边人的灵魂,
也让自己在绝境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而我们自己:
不缺物质,但精神世界却日渐贫瘠;
沉迷于感官刺激,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以忙和累为借口,放弃了自我的提升。
但安迪的故事告诉我们:
身体的自由或许有限,但成长可以是一件无限的事情。保持学习和成长,是我们对抗虚无,拯救自己的终极武器。
正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到的:
“所谓成长恰恰就是这么回事,就是人们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04 对耐心的坚守
亚里士多德曾说:
“耐心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安迪的“救赎”,是长达19年的,近7000个日夜的隐忍和坚持。
他用一把不起眼的小锤,
夜复一夜挖掘隧道。
默默承受冤屈、欺凌和无数次禁闭。
他认真思考每一个细节,
耐心等待最佳的逃脱时机。
在“肖申克”这个环境里
这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耐心和韧性。
“忙着活,或者忙着死。”
安迪选择了前者,用极致的耐心“活”了下去。
现实中:
多少人渴望速成,缺少“慢下来”的定力?
多少人在黎明前一刻放弃,与成功失之交臂?
多少人能忍受漫长而又枯燥的积累过程?
但安迪的故事也在提醒我们:
伟大的成就,往往不是爆发力的结果,而是持久力的胜利。水滴石穿,靠的不是力量,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正如巴尔扎克所言:
只要你善于等待,一切将及时来到。
写在最后
环境或许能塑造人,却无法定义你的价值。
真正决定我们是谁的,是:
能坚持希望,在黑暗中找到方向;
能坚持尊严,在屈辱中保持挺拔;
能坚持成长,在禁锢中获得自由;
能坚持耐心,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它们是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拥有的铠甲,更是灵魂深处永远不会贬值的财富。
与君共勉之。
欢迎点赞转发,一起抱团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