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会离得临

    第808篇《基督山伯爵》: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牛的是,你用这十年时间,不是只想着怎么报复,不是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更不是荒废自己,而是完成了这4种“自我增值” 当所有人都在讨论基督山伯爵的完美复仇时,我却被另一件事震撼了。 一个被冤枉入狱的青年,用14年时间,不仅没有被仇恨吞噬,反而完成了人生最大的逆袭。 真正可怕的不是他制定了心思缜密的复仇计划,而是他在复仇路上顺便成为了更强大的自己。 这才是最狠的“报复”——当你强大到让仇人仰望时,复仇已经变成了一种恩赐。 01 财富增值:从一无所有到富可敌国 爱德蒙进监狱时,只是个普通水手。出来后,却成了富可敌国的基督山伯爵。 这不是运气,而是一种眼光。 法利亚神甫告诉他宝藏的位置时,普通人可能拿了钱就去享受。但爱德蒙不同,他把财富当成了复仇的工具,当成了自我增值的资本。 他用金钱建立商业帝国,渗透到巴黎上流社会的每个角落。他明白一条底层逻辑:金钱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撬动世界的杠杆。 想想现在,多少人抱怨“出身不好”“背景不深”,他们真正缺的并不是机会,而是把握机会的眼光和格局。 真正的强者,会把每一次挫折都变成下一次飞跃的跳板。 02 知识增值:在绝境中完成自我教育 有一个细节:爱德蒙在伊夫堡监狱的14年里,跟着法利亚神甫学会了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德语,还有历史、哲学、化学、医学... 一个水手,硬是在监狱里把自己活成了百科全书。 而我们更多的人,有手机有网络有各种学习资源,却一边刷着短视频,一边抱怨“没时间学习”“没条件提升”。 其实,环境从来都不是借口,你的心境才是关键。 当你把困境当成大学,把痛苦当成老师,你就已经赢了自己。 03 人脉增值:从孤家寡人到抱团成长 出狱后的基督山伯爵,迅速打入巴黎社交圈,和那些银行家、政治家、贵族们都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这并不偶然,而是他的步步为营。 他会研究每个目标的性格、喜好、弱点,像一个顶级产品经理一样,精准定位每个“用户”的需求。 职场上,很多人都在抱怨“没有人脉”“没有贵人”。 可就是没有想过,人脉不是求来的,而是价值交换来的。当你足够有价值时,优质的人脉自然会主动找到你。 基督山伯爵的策略很简单:先让自己变得有用,再让别人离不开你,恰恰对应了那句老话:“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04 心境增值:从复仇者到救赎者 最高级的增值,是心境的升华。 基督山伯爵最初一心想着要复仇,但在执行过程中,他开始意识到仇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当他看到无辜的人因为自己的复仇计划受到伤害时,内心开始动摇。最终,他选择了宽恕,选择了“等待和希望”。 这是最大的认知升级:从被仇恨驱动,到被爱和希望引领。 虽然有句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但很多人却被痛苦所裹挟,然后把大量精力用在抱怨、仇恨、自怜上。 真正强大的人会告诉你:最好的复仇,是让自己过得比伤害你的人更好。 当你站在山峰上俯视曾经的伤害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痛苦的人和事,其实,不过是你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而已。 写在最后 从基督山伯爵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纯粹的仇恨上。他们会把痛苦转化为动力,把挫折转化为智慧。 如果你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如果你正面对不公,请记得: 不要只想着报复,要想着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 不要沉浸在痛苦里,要明白你丢的是过去,不是未来; 不要荒废时间,把每一天都当成对自己的投资; 最狠的反击,不是毁掉对方,而是成就更好的自己。 当你足够强大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的仇人,早已经不配做你的对手了。 这才是基督山伯爵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课:用时间和努力,把自己活成别人仰望的样子。 与君共勉之。 欢迎点赞转发,一起抱团成长。 #职场打卡挑战 >>阅读更多



用户:会离得临

    第807篇:《孔乙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穷困潦倒,不是被人嘲笑,更不是孤独终老,而是像孔乙己那样,至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3个“关键点”上,音频奉上。 与君共勉之。 欢迎点赞转发,一起抱团成长。 #SoulReal配音 #暖心倾听souler #职场打卡挑战 >>阅读更多



用户:会离得临

    第807篇:《孔乙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穷困潦倒,不是被人嘲笑,更不是孤独终老,而是像孔乙己那样,至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3个“关键点”上(二) 03 脱下“长衫”、正视现实,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孔乙己最大的悲剧是什么?不是他偷书被打断腿,也不是他那悲惨的结局。 而是,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反思过自己。 即使被人发现偷书,他还在狡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即使被打断腿,用手爬着来喝酒,他依然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鲁迅最后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无声无息地被遗忘。这大概,就是一个不愿作出改变的人,最后的结局。 身边也有很多人成功“脱下长衫”的故事。有一位,曾经是传统媒体的资深编辑,行业衰落后他开始主动学习新媒体运营,现在做得风生水起。 有个大学同学,原来在国企做技术,40岁被优化后,放下面子摆摊做早餐,辛苦但也能保证家庭的支出。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敢于正视现实,敢于重新定义自己。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身份是自己给的,一件“长衫”根本决定不了什么。 如果有一天,你的身份标签和现实严重脱节时,勇敢地脱下那件让你束手束脚的“长衫”吧; 当你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过时,谦虚地去学习新的东西吧; 当你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承认并且勇敢改正吧。 在生存面前,没有丢脸,只有成长。 写在最后 孔乙己这个角色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贫穷,不是他人的嘲笑,而是自己的固执和盲目。 其实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身份危机”,专业会过时,经验会贬值,优势也会消失。 但这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像孔乙己一样,紧抓着过去不放,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改变自己。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到: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在变化中重新定义自己;而真正的强者,都敢于在困境中脱胎换骨。 与君共勉之。 欢迎点赞转发,一起抱团成长。 这里的群“五点起床读书”,欢迎加入。 #职场打卡挑战 >>阅读更多



用户:会离得临

    第807篇:《孔乙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穷困潦倒,不是被人嘲笑,更不是孤独终老,而是像孔乙己那样,至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3个“关键点”上 说起鲁迅笔下的人物,你首先会想到谁?喋喋不休的祥林嫂,目光坚毅的少年闰土,还是擅长精神胜利的阿Q? 我想到的,是那位“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 不是因为他经历多传奇,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让人心酸东西,一种我们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的,跌入谷底,却还要死撑面子的固执。 读《孔乙己》,你会发现:真正毁掉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环境的变化和外部的苦难,而是一个人内心的盲区。 孔乙己的悲剧也不在于他穷,不在于被人嘲笑,甚至不在于最后的孤独离世。 真正让人感慨的,是他至死都没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01 当“身份”与“现实”脱节,你还会“站着喝酒却穿长衫”吗?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有句话堪称点睛之笔:“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那是穷人的姿态;穿长衫,那是读书人的标志。两者本来泾渭分明,就像仙鹤无法套着龟甲,但这偏偏在孔乙己身上实现了“完美融合”。 你看他的样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件破烂长衫,就是他最后的体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身边一个朋友的孩子。名校硕士毕业,找不到满意工作,宁可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去做“有失身份”的工作。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好歹是985毕业的,怎么能去做销售?” 还有些人,为了维持朋友圈里的“人设”,不惜刷爆信用卡买奢侈品;还有些曾经的企业高管,失业后宁可每天假装上班,也不敢重头再来。 我们或多或少都在重复着孔乙己的错误,“捍卫着”一个早已过时的身份标签,失去了现在,也丢掉了未来。 可你想过吗?真正的尊严不是来自别人怎么看你,而是来自你能为这个世界创造什么价值。 正如王尔德所说:“生活就是你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 而孔乙己显然是把自己“写成了”一个笑话。 02 当知识成为“屠龙技”,你是否会炫耀“茴字的四种写法”?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他想用读书人的清高,掩饰自己在这世界上找不到位置的惶恐。” 《孔乙己》中有段很经典的对话: “你读过书么?……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对方心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便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地说:“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小伙计懒懒地答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这恐怕就是孔乙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学问”了。可这有什么用呢? 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有一个朋友,计算机专业毕业二十年了,还在炫耀自己当年学过的编程语言,却不愿意学习新技术。“我当年C++学得多好,现在这些编程语言和什么AI,都是花架子。” 可时代淘汰人的时候,从来都不讲情怀的啊……。 还有些人,热衷于一些冷门知识的钻研,以为这样就显得自己很有学问。 知识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把知识当成炫耀的工具,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武器。 孔乙己的悲哀在于,他把“茴字有四种写法”当成了自己的价值。而我们呢?是不是也在用一些过时的、无用的“专业知识”来安慰自己? 其实,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不是摆在案上的“门面”,而是能够帮你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知识。 其他的,都只是茴字的不同写法而已。 这里的群“五点起床读书”,欢迎加入。 #职场打卡挑战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