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看丝路的历史,书上提起一种叫秦腔的民族音乐。很好奇,特地去听了几首,跟京剧有点相像,只是秦腔要激昂豪迈得多,后人评述“秦声激越,多杀伐之声”,那大概是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关西大汉手执铜琶高歌大江东去”的气概。
先秦的人们在牧马时,隔山相呼,隔沟而喊,高兴时而唱,悲愤时而吼,拍着胸脯,拍着腿唱“呜呼呜呼”,充满对土地的感情。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腔调,一种音乐艺术,这便是最初的秦之腔。
随着秦人定居关中,秦腔便渐渐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发展最早的剧种了。
后来遇上战争时期,秦腔因其繁音激楚,热耳酸心而作为文化宣传工具,随军南北转战,广泛流传,后来的京剧也是在秦腔的基础上发展,借鉴了秦腔的表演形式,连现代舞剧《白鹿原》中,也别具一格的吼了几声秦腔。
书中提到艺术大腕张艺谋和赵季平,受秦腔影响颇深,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秦腔的味道,表现在《红高粱》中颠轿的场面,《秋菊打官司》中,一些地方直接采用秦腔,《英雄》里,秦兵则高呼“风,风,大风”,想必没有秦腔,张导演作品会失色不少。
写到最后,引用书中作者的一句话来结尾“有秦岭在,有八百里秦川在,有秦人在,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就会如同渭水东去,一路高歌”。
评论:
浮夸: 好像还有大唐盛世的!
孤独的旅人: 很多地方戏是由地域决定了其特色。秦腔在黄土高原那边,有时候忘川跑死马,说话全靠吼,自然就奔放一些了
作者: 你是说书名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