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悦中·悦己发布时间: 2025-05-21 13:53:04 浏览:9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学佛就是学习实现完整幸福的方法 原创 释大愿 大愿法师   幸福的行动包含四要素:物质、感受、分享、创造,也就是福、慧、愿、行。   对于没有学佛的人,他怎样来分析幸福的行动。我们要实现幸福,我们要真正得到幸福,我们幸福的行动一定包含了四要素。个体外在是什么呀?是物质幸福。你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你才能感受到幸福,不是空对空;个体内在就是精神感受到幸福;集体内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从伦理幸福角度,你要愿意跟大家分享,愿意把你的幸福、把你的种种美好和快乐都与大家分享啊。   集体外在就是创造,我们的社会制度设计、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根本社会制度设计是要保障,有利于激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不是凭官二代,也不是凭富二代,而是凭每一个人的创造活力,把每一个人的创造活力都能激活出来,这样整个社会都可以实现幸福,这个社会会更加地繁荣富强,更加地幸福。所以可见幸福行动,无非也就是物质幸福、感受幸福、分享幸福、创造幸福。   我们学过佛的人一看,就明白这四种幸福的含义,你怎么得到物质幸福?要有福德对不对?要有福报对不对?你怎样能够感受到幸福?你要有智慧,对不对?个体外在和内在就是福和慧。你怎样愿意分享幸福?你要有愿力,愿一切众生都成就,都成佛啊,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你愿大家都成佛,当然你也愿意跟大家分享幸福,所以愿很重要啊。   怎样可以创造幸福?要有菩萨行。菩萨行激活生命本具的活力和智慧,而且从制度层面保障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利于发挥他的创造力,这样就对了,所以这就是普贤行,所以我们这样子可以看到,其实也就是福、慧、愿、行幸福行动的四要素。   当然物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物质的背后是福报,福报的背后是自利利他的慈悲心。   其次幸福是主观的感受,是一种满足的深刻的快乐。幸福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状态,更是一种能够感知这种状态的感受能力,能够感知到这种状态而生发出内心最深刻的心灵快乐呀,感受的背后是生命的智慧。   从集体内在来说幸福是分享的动机,分享的背后是自利利他的愿力。从集体外在来说幸福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灵性财富的行动力,所以这个行动力,我们称之为行——普贤行。   因此可见,完整的幸福一定包含了幸福的生活品质、幸福的感受、幸福的分享、幸福的创造这四要素。可见幸福的完整内涵、本质内涵就是悲、智、愿、行,或者说福、慧、愿、行。   从福这个背后来说是要有大悲心才能有福报,所以就是悲。大悲,谁表示大悲?大悲是观世音菩萨。智慧,大智是文殊师利菩萨。“愿”,大愿是地藏菩萨。然后“行”,大行当然是普贤菩萨。因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学佛就是为了实现幸福人生。学佛就是学习实现完整幸福的方法,修佛就是实践幸福的道路。这才是真正学佛、信佛、修佛。有了禅的智慧,我们再来看西方的积极心理学,我们就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觉得积极心理学简直就是弱爆了,很肤浅。 ----节选自大愿法师《禅与幸福人生》



评论:
作者: 我们今生最大的任务就是成为自己、活出自己。这是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做的最大的贡献,也是最棒的事情。 只有当你成为你自己,你真正的自由、快乐、幸福了,你才能自由、自然地允许别人自由、快乐、幸福。 一个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内在充满了允许和自由,快乐与和谐,他会允许一切事物在身边自如的发生,因为他始终安住在自己里面,无比幸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