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做创业咨询与企业服务的人很多,但真正可以做大的却几乎没有。这里面是有一些深层的原因的。
严格来讲,国内大部分行业都是没有壁垒的,这里面的壁垒不是指故意制造的阻塞,而是指基于技术与模式的壁垒。没有壁垒,一个创业者或者一家企业引以为傲的“主力产品”,即便它当下可以占据市场,早晚也都会被其他产品抢占市场甚至挤出市场。人均GDP在发生改变,经济形势在变化,市场与用户需求也在变化,一个产品一个功能满足需求满足的越深,占据市场占据的越大的,自然也就越不容易掉头。
国内的咨询行业,大多停留在教育创业者或者企业家,如何做好“主力产品”这一件事上,诚然这非常重要,一份创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主力产品”,没有深耕状态,绝对难以走下去,但这也恰恰是国内咨询行业做不大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太过于重视“主力产品”以至于只关注“主力产品”,显得有些目光短浅。
这些道理,并不是为了让创业者或企业家去放弃深耕“主力产品”,而是更多为创业者们带来一种意识变化,一种战略结构的意识变化。一家成功的企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的第一大营收,往往都不会是其明面上的业务,如果只是明面上的业务,这样的创业很难通过内卷出圈,也很难成为现象级的存在。
做创业,战略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短期主力产品,短期主力产品必须拥抱技术,降低成本,努力成为严选优品,这是必然的趋势,即便会导致客户数量可能没有下降,营收占比却不断下降。这一层中拥抱技术,是重中之重。
第二层在于找出中期第二曲线,通过让第一层的短期主力产品成为标品,做低单价,做轻入口,在这一层里,中期产品做第二曲线,做重度做长期做个性的服务,才能将第一层的轻入口优势无限放大。
第三层在于做长期战略产品,即找出深度赋能模式的战略型长期产品。什么是深度赋能?例如做创业咨询或企业服务,你的用户,即所有的企业,事实层面都是一定会经历从小V到腰部再到出圈的过程的,很多小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独角兽,但人家成为独角兽之后就跟你没关系了,甚至都不会再接受你的服务了,那这种合作或赋能就是浅层的,很多人最后也只能说“我曾经服务过他”或者“我曾经投资过他”,仅此而已了。
如何与自己的优势客户紧密绑在一起,共同分享他长期的价值就是关键所在。不仅仅是外部人,还可以是家里人,不仅仅是服务者还有机会一起干。这就是长周期价值服务的定义,抓住战略性长期客户,做超预期产品,这是每一份创业每一家企业最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拥有这三层战略机构,就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与方向,调整不过来,也就很难有现象级的进步。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做不大,核心原因就在于做咨询的人只关注着他自己的“主力产品”,只有短期思维。做创业咨询企业顾问,要能给用户提供短期的产品指引,也要能跟用户形成中长期的咨询周期,进一步还要能跟用户形成战略级的合作模式,只有这样,国内的咨询行业才可以走出一片天。
评论:
平静地燃烧: [点赞]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