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读《诗经》,关注的是「情」: 爱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友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亲情——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如今再读《诗经》,关注的是「人」: 何时能像千年前的古人一样,果敢坚毅?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修炼到什么层级,才能获得大道至简的心性?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有了生命经验的加持,能够读到越来越多年少时不曾关注的东西。可自己读,缺少一些背景知识,总还是视角不够开阔。 例如,读不到农耕劳作背后,民族的内心秩序: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成王向先祖祭祀,率农夫耕地,一天之内把方圆三十里的良田都耕种完成。多么刚健质朴的场面!周王室和百姓一起劳作的背后,是原始而又古老的状态。而周王能借到民力,背后是先民的天地观:这些农作物是未来向天地进贡用的,作为周朝子民人人有份。 又例如,单凭自己,读不到战争背后,诗篇的礼乐作用: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雷声殷殷,战争即将打响。我的爱人,要平安归来啊。过去读,只觉悲伤:一个人的牺牲背后,是许多看不见的伤口流血。妻儿父母,众生皆苦。 然而,必成先生说:与其说诗歌采自民间,不如说表达了一种民间情绪。这首诗属于礼乐系统,在家和国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需要这样的诗篇来缓解不能两全的矛盾,安抚民众情绪。这是礼乐的特征,追求的是一种和谐。 恍然大悟。

评论:
Marvelous Mafia: 开工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