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人灌输了一个道理如下:
值不值、配不配不是我们觉得,而是对方觉得。你觉得不值,你就为你自己做出你认为值的择偶选择,这种事没有标准答案,虽然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爱与被爱。
我需要什么样的爱,极难答而且极容易答错。千千万人需要的爱有千千万种不同,而没几个人知道正确答案,否则世上哪儿还会有这么多的贪、嗔、痴?多少人曾自信满满确信自己需要A型爱,兜兜转转头破血流之后才发觉原来真正能满足自己的是B型,甚至是A638型
爱上什么样的人,和谁能够形成有持续温情与热度的的关系,并不取决于我们后天获取了怎样的社会成就和身份,否则门当户对大法即可一键解决所有婚恋烦恼。
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或许才是正确的解题方向。童年的某种缺失、父母关系的投影、成长环境的情绪氛围
它们才草灰蛇线地决定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怕与爱,决定
我们会和什么样的人相互需要、相互满足。
相互欣赏只能催生你和另一个人的相互喜欢,相互需要和相互满足才能让你和ta形成爱的关系。
爱情的属性是关系的形成而不是我投入了感情就要得到感情形成。
——上述文字我没看懂[爽]不过觉得很牛逼的亚子。谁懂给解释解释
评论:
偏爱帆布鞋的杯子控: 就是和谁一起相处开心,就和谁一起,不应该就这么简单?
作者: [爽]果然,简单一点。幸福感更强
一堆堆等二十几人: 太长了、根本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