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一条分析台湾电影中“窝囊的父亲形象”的视频评论区读到:
用拉康的觀點來看,越是不顧家或者不出現生活中的父親反而才是「好父親」,他不在場,卻完美履行了象徵功能。一旦和真實的父親碰面,那個年老、無力的父親展現出來,父親的威嚴就崩塌了,成為了折磨孩子享樂的「肛門父親」。
齊澤克也說過核心家庭崩潰和同婚合法化後,這種在異性戀框架的俄狄普斯框架會不會改變。但是他作為一個拉康派精神分析家,必然不會像德勒茲和瓜塔里一樣,反-俄狄浦斯,或者像巴特勒一樣接受一種去中心化、去主體化的哲學。也就是說,他認為哪怕是同婚或核心家庭瓦解後,傳統異性戀框架下的俄狄浦斯情節還會存在。
拉康的性別和性化公式本來就不應該用生理性別來看待(這是和弗洛伊德的不同),沒有爸爸媽媽,也會有別的什麼人來替代父-母的心理角色(就像拉康說你們在尋找一個主人,你們總會得到的)。
评论:
诸葛鱼: 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