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本不对电影射雕抱有太多期待,看了孔老师的影评,还是决定一看。
首先是整体感觉,确实比较贴合原著,情节虽然是以郭靖黄蓉两个人的故事作为线索推进的,但主题仍然紧扣民族大义,并没有陷入到个人的情情爱爱中,而是将两人的命运与战争紧密相连,整部作品的格局开阔,看下来是荡气回肠的。
#射雕英雄传
其次是人物形象,关于郭靖。郭靖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跟我自己在读原著时的想象很符合,正直、善良、淳朴(或者用孔老师说的“朴拙”),电影里重复出现的降龙十八掌的一式:震惊百里,可隔山打牛,在危急时刻扭转局势,而我在看原著时,印象最深的还是亢龙有悔。亢龙有悔一式精义不在“亢”而在“悔”,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而保留的还有二十分,如果一招全发出去容易被对手瞬间击溃。只求迅猛蛮力,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学会,而郭靖生性善良悲悯,不忍对人痛下杀手,这便是浑然天成的“悔”,因此洪七公笑称道他是学习降龙十八掌的料。影片中,郭靖反对铁木真借道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生灵,与欧阳锋对决救下铁木真也是为了避免草原混战,生灵涂炭。忧国忧民,可谓侠之大者。
关于黄蓉。黄蓉这个形象一出现时,确实会觉得缺乏原著中体现的灵动感,给人感觉是过于沉稳了些,但也真因为这样一个成熟的黄蓉,才能与郭靖一起担当得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这是严肃庄重的,否则会显得轻飘飘,儿戏闹着玩一般了。
关于郭靖的母亲。虽然戏份不多,但令我十分震撼。在武侠世界中,女性同样可以是大侠,义薄云天、独立、坚韧、担当,李萍孤身一人将郭靖带到这苦寒之地将他抚养成人,可谓是卧薪尝胆。她为了不拖累郭靖完成父亲遗志,毅然自绝生命,是位忠烈之士,这何尝不是一种英勇就义!郭靖也正是在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下,从小立志,成长成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人,最终成为一代民族英雄。这也是为什么郭靖虽然生长在草原,被大汗收留,与王子结为兄弟,甚至可以成为金刀驸马的情况下,在战争面前仍然可以坚定地反对铁木真,不忘自己身份,坚决保卫和平。
一些感触。电影中通过郭靖和铁木真的对话,反复对“侠之大者”重新作出了定义。在铁木真眼里,如他一样征战南北,一统草原可谓英雄,这也跟大多数人对于英雄、成功的理解一致,影片中铁木真和西毒欧阳锋正是这具有此观念一类人的代表,而郭靖却要与这种世俗的观念作对抗,给出一种新的认知:真正的英雄不是南征北战,而是永怀悲悯之心。也难怪伟人曾感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联系我最近也在看电视剧《我是刑警》、《真心英雄》,这一类文艺作品的涌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庸庸碌碌的我们突然停下来,开始重新地审视世界、叩问自己的内心,呼唤真正的英雄。
看了一些网上对此片的评论,大多评价不高,比如缺少很多经典桥段,不够细腻,黄蓉这个形象还缺点意思等,我在观影过程中也有这些感受,不过这些感受都是基于影片与整部原著相较而言的,而当我看完影片,理解了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后,放在侠之大者这个主题大背景之下再去考量这些问题时,又觉得导演这般处理才能够保证不偏题,至于其他东西,虽然好但不合适,加进去反而使人眼花缭乱。
另外互联网时代更加需要擦亮眼睛,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资本操控的,需要自己具有辨识能力。


评论:
想不想杀青: 感觉你的影评和孔老师写的一样,都是很有文化的人呢,每次看见网上骂射雕再去读孔老师写的影评,总能品出不一样的感觉
作者: 谢谢你的支持!俺不敢和孔老师相比[捂脸哭]
骂射雕是容易的。毕竟这样的作品,只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的确很难呈现出来。
但像某些饭圈粉丝那样无脑夸奖也不可取。需要辩证看待。
想不想杀青: 那是当然,看完之后确实有槽点,但也没有网上说的那样不堪,孔老师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