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安康,龙行龘龘之778:《山海经. 十八卷. 晋. 郭璞注. 宋淳熙七年(1180)池阳郡斋尤袤先生刊本》。』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其撰者不详。西汉刘歆(刘秀)将古本三十二篇校刊并为十八篇,后由东晋学者郭璞《山海经》注为现通行的十八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属山西)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方术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郭璞于古文字学、训诂学颇有造诣,曾为《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楚辞》诸书作注,多传世。 池阳郡斋,南宋池州刻书坊,尤袤主持。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常州无锡县人,南宋诗词四大家之一。 绍兴十八年(1148)考取进士,官拜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谥文简。 《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