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把爱当做一种商品来消费的同时,也是把自己打扮成一种商品的过程。
展示美颜过的照片,写上自己的学历,职业,收入,去过哪些国家,平时有哪些品味和业余爱好。总之是给自己贴上各种不同价码的标签,而这些标签的最终目的,不过是提升自己作为商品的最终价值。
在思考一个问题。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多数人认为的“爱”,只不过是“被爱”,一种需要对方的承认,“失恋”的痛苦,本质上是失去了对方的承认。
如果是对他人的爱,是不需要被认可和承认的,这种无私的对他人的爱,是可以不受对方影响,不会失去,不会“失恋”的
大多数人所谓的爱不过是自我满足,一种对他人的驯化。
“知音难觅”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可能是一件好事。
遇到相似的人越困难,反而证明了自己是独特的。
平庸的人举目望去,身边全是相似的灵魂,无须寻找,而万里无一的人,如果不想妥协将就的话,必须做好同类稀少,甚至至死无法遇到同类的准备。
当然,有个好消息。比起几百年前只能在身边寻找知音的人,我们还有互联网(于是我们会在互联网上遇到大量里描述的人,笑)
互联网只是个工具。我们有权这样使用,其他人当然也有权按照他们的方法来使用。
只是我们不用被他们的标签淹没自己的理智,比如我可以不展示外在,避免吸引关注外表的人。不展示年龄,避免吸引贪恋年轻的人,如此种种。工具只是工具,我们可以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评论:
Lam(看主页第一条,谢谢): 所以有时候无人理解也是好事。如果一个人遇到的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理解他,侧面证明他有多浅薄啊。
光辉与喜悦同居: 你怎么区分自我满足和一厢情愿
作者: 不打扰对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