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万物皆可哲发布时间: 2019-01-31 12:14:12 浏览:1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对“舔狗”现象的哲学思考: 一、含义: 1.“舔”——向某一对象表达好感的行为(喜欢,问候,奉承……) 2.“狗”——贬义,像人和狗一样的,严重失衡的关系(喜欢—讨厌,问候—冷漠,奉承—自大……) 二、形式: 1.对等身份下的“舔”——如恋人、朋友,试图通过向对方表达好感,来满足情感诉求; 2.非对等身份下的“舔”——如上司、重要客户、家长,试图通过向对方表达好感,来满足利益诉求; 3.成为“狗”的状态——在严重失衡的关系下,坚持反复表达好感,导致违心、失落、不自由的状态。 三、反思: 把“舔”理解为一种强化关系的正向行为的话,其实还是广泛存在于社会当中的。但其目的还是满足自身诉求,而且行为结果也不一定符合对象的心意。 当“舔”的正向行为得到了负向反馈,我却又无法停止“舔”的行为,最终对方还是满足不了我的诉求,这样我就变成了“舔狗”,也就是所谓的“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四、结论: 可以“舔”,但不要变成“狗”。关于如何避免变成“舔狗”的看法打在评论区了。#哲学

评论:
野狗: 小哲,你这是懒了是吗🌚
Souler: 厉害了(ง •̀_•́)ง
作者: 形而上范畴的有点思考不动了,只能思考现象学范畴的了_(:з」∠)_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