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 46 章原文及常见的理解如下: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
- 走马:战马。原意为善跑的马。
- 粪:通“播”,耕种。
- 咎:过失,罪过。
译文
统治者治理天下如果遵循“道”的规律,就可以做到政治清明,民间太平安定,就能把运载的战马还给农夫去耕种。如果治理天下不合乎道,政治不清明,祸乱四起,就连怀孕的母马也要上战场。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欲望,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满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
解析: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与“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这两句话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有道之世和无道之世的巨大差异。有道时,社会安定,战马无用武之地,可用于农耕;无道时,战乱频繁,战马在郊外出生并投入战争,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无法进行。这体现了老子对和平、安定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批判。
-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认为欲望是一切罪恶、灾祸和过失的根源。放纵欲望会导致犯罪,不知满足会带来祸患,贪得无厌更是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是对统治者和人们的警示,提醒大家要克制欲望,避免过度追求物质和权力。
-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是老子提出的解决之道,即只有懂得知足,知道欲望有度,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这种满足是持久的,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轻易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