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 | 《索拉里斯星》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在遥远的外星系,有一颗名叫索拉里斯星的行星,它围绕着两颗恒星运行,一颗红色,另一颗是蓝色。由于围绕彼此的两颗恒星引力场之间的互相作用,围绕双行星运行的行星轨道会不停改变。在人们的计算中,索拉里斯星的运行轨道会受引力场的相互作用而改变,直至数百万年后,会归于毁灭。而经过人们数十年年的观察,尽管它的轨道不稳定,但它却仍然使其能够保持不变。换句话说,便是这颗星球上有某种力量,强大到能够改变行星的运行。 这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激情。 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人们对其发动了无数次探索,衍生了不胜数的学说,却终究没有定论,这颗直径比地球大20%的行星大部分都被一种类似于胶质的东西包裹,而这片似海洋的胶质物体似乎能变化出任何形状、物体,甚至……是人类。 当主角凯尔文来到索拉里斯星的观测站时,观测站中弥漫着隐秘而恐怖的气息,驻守在观测站的三个观察员,一个死亡,一个将自己隐藏,只剩下一个心神不定的斯诺特与凯尔文进行对话,话中对凯尔文的疑问遮遮掩掩,怎么也不肯告诉他事情的真相,怕被凯尔文认定位疯子。但很快,凯尔文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精神是否正常:他在地球去世多年的爱人哈丽,出现在了索拉里斯星的观测站。而其他观测员,也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客人”,而这客人背后,恰恰是人内心深处最幽深隐秘所在,也许是最黑暗的恐惧,也许是只在脑海中出现过的念头,也许是人们最黑暗的恐惧。这是它面对人类攻击手段的反击吗? 不,这只是它一种连好奇都称不上的本能。 《索拉里斯星》中大篇幅关于星球探索的文字难免枯燥,但却颇为壮观,必不可少。它筑造了一个关于索拉里斯星的学说,通过这些看似枯燥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宏大,不可冒犯的存在。在它的面前,人类所有的实验与手段都如蚂蚁撞大象,人类所有关于它的猜想都显得荒诞而无力,也让人感受到了人类与“神”的遥不可及。科学与神学在尽头模糊了边界。 在这宏大之下,最为动人的是哈丽人格的完善与自我认知的变化,它从一个凭借记忆创造出的“类人”,最终在与凯尔文的日夜相处中变成了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无论她是由何种元素组成,如何创造的,但她具有了“人性”。哈丽的出现与消失与凯尔文所要的正好相反,与其说是索拉里斯星给了他一个“反击”,不如说是给他造了一个梦,正如斯诺特所言,这也许是一份礼物。 索拉里斯星,是人类永久的挑战。

评论:
空想派: 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狗子]
作者: 也没毛病哈哈哈
解忧干草咀嚼片: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忘掉自己的阴暗面,而索拉里斯星就把它摆在我们自己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