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怀里抱猫的疯女人

    年度总结 | 书单 不知不觉与书籍为伍已有三四年,每到年终看着长串的书单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今年阅读数量与前两年差不多,78本。也许这就是我的阅读上限了,看似多,其实只要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阅读就可做到。 时至今日我对阅读的态度依旧没变:兴趣所在,不求甚解。数量虽不算少,也没有耐心反复品读某一本,所以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书籍时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但我相信随着年纪的增长与阅读量的增大,曾经晦涩深奥的书籍也会对我敞开大门。书籍悄然重塑着我,它隐晦而缓慢地浸润着我精神的一厘一寸,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自己,那会是怎样一个人? 今年偷了个懒,只有几本自己颇为喜欢想要分享的书才写了读后感,但却发现给每本书做一个简单阅读记录是一件必要且有意义的事。于是决定明年恢复月度总结的习惯。 明年依旧没有清晰的阅读规划,但脑海里有朦胧的想要开拓与坚持的方向,也许系统性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替代现在的随性阅读,我期待它成型的那一天。经过几年的阅读,自己的注意力越来越能集中,也基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内心充实的同时也想加大一些挑战。读一读曾经难以看懂的作者,例如伍尔夫、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等。也打算重读一些曾经喜欢却又似懂非懂的书,也算是对自己几年的阅读与成长做一个检验。 明年的阅读目标依旧是50本。 希望自己新的一年里,仍然热爱阅读。 P1 2022年阅读清单 P2&P3 年度十佳 P4 书与暖总#读书清单 #阅读计划 #书籍 >>阅读更多



用户:怀里抱猫的疯女人

    读书打卡 | 《索拉里斯星》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在遥远的外星系,有一颗名叫索拉里斯星的行星,它围绕着两颗恒星运行,一颗红色,另一颗是蓝色。由于围绕彼此的两颗恒星引力场之间的互相作用,围绕双行星运行的行星轨道会不停改变。在人们的计算中,索拉里斯星的运行轨道会受引力场的相互作用而改变,直至数百万年后,会归于毁灭。而经过人们数十年年的观察,尽管它的轨道不稳定,但它却仍然使其能够保持不变。换句话说,便是这颗星球上有某种力量,强大到能够改变行星的运行。 这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激情。 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人们对其发动了无数次探索,衍生了不胜数的学说,却终究没有定论,这颗直径比地球大20%的行星大部分都被一种类似于胶质的东西包裹,而这片似海洋的胶质物体似乎能变化出任何形状、物体,甚至……是人类。 当主角凯尔文来到索拉里斯星的观测站时,观测站中弥漫着隐秘而恐怖的气息,驻守在观测站的三个观察员,一个死亡,一个将自己隐藏,只剩下一个心神不定的斯诺特与凯尔文进行对话,话中对凯尔文的疑问遮遮掩掩,怎么也不肯告诉他事情的真相,怕被凯尔文认定位疯子。但很快,凯尔文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精神是否正常:他在地球去世多年的爱人哈丽,出现在了索拉里斯星的观测站。而其他观测员,也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客人”,而这客人背后,恰恰是人内心深处最幽深隐秘所在,也许是最黑暗的恐惧,也许是只在脑海中出现过的念头,也许是人们最黑暗的恐惧。这是它面对人类攻击手段的反击吗? 不,这只是它一种连好奇都称不上的本能。 《索拉里斯星》中大篇幅关于星球探索的文字难免枯燥,但却颇为壮观,必不可少。它筑造了一个关于索拉里斯星的学说,通过这些看似枯燥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宏大,不可冒犯的存在。在它的面前,人类所有的实验与手段都如蚂蚁撞大象,人类所有关于它的猜想都显得荒诞而无力,也让人感受到了人类与“神”的遥不可及。科学与神学在尽头模糊了边界。 在这宏大之下,最为动人的是哈丽人格的完善与自我认知的变化,它从一个凭借记忆创造出的“类人”,最终在与凯尔文的日夜相处中变成了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无论她是由何种元素组成,如何创造的,但她具有了“人性”。哈丽的出现与消失与凯尔文所要的正好相反,与其说是索拉里斯星给了他一个“反击”,不如说是给他造了一个梦,正如斯诺特所言,这也许是一份礼物。 索拉里斯星,是人类永久的挑战。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