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爱钧发布时间: 2023-03-10 13:45:34 浏览:7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人在草木间”,作为一个自诩的爱茶之人,无论生活有多苦乐,因循着陆鸿渐而尝于喝尽天下名枞,学李太白而效于诗酒趁年华,慕东坡居士而乐于耕厨烹饪,于是乎“白天喝茶,晚上喝酒”的嗜好或将延续我的一生,一盏茶懂得放下,一杯酒懂得暂忘!而新一期CCTV《典籍里的中国》之《茶经》,其中主人公陆羽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劲松扮演。感怀茶圣陆羽“精行俭德”的传奇一生,却也让我再度泪湿不已,时光穿越1200余年,长文记叙,再触圣者这人生半枯半荣的苦甜意涵。 而混沌蒙启之中一本正经之人和一部传世之作,便也是划鸿蒙之辟地惊雷!此人爱茶一生、写茶一生,倾尽毕生著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虽身为孤儿,一生亦无儿无女,却也是一个享尽世间温情的人;他,就是被誉为“茶圣”的唐代茶学家陆羽。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的开山之作,《茶经》第一次系统性地总结了唐代及唐以前茶叶生产的技术与经验,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奉为茶文化的圭臬经典。 陆羽之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来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的龙盖寺住持,和我们苏州灵岩山寺“开山始祖”智积菩萨同名的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的石桥下拾得。禅师以《易》自筮,“一卦定乾坤”循天意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 智积禅师虽然收养了陆羽,也有心栽培他,可陆羽却从小排斥念经打坐,矢志不愿出家做和尚,于是师徒二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精神博弈。也许当关爱的表达方式让对方无法接受时,可能爱也会成为伤害!禅师为了磨练陆羽的心性,消耗他学习外道的余暇,常常安排其“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巧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等等繁重体力劳作。“野火在地下运行”,终于,青春叛逆期熊熊不可阻挡,十三岁的陆羽不堪忍受师父及师兄弟们的种种苛责与虐待,逃离了龙盖寺。 这一逃便改变了小陆羽的一生!他首先是得到了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在其资助下,陆羽在火门山邹夫子处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学成后在李齐物幕府担任幕僚。如果说智积禅师对陆羽有救命养育之恩,那么李齐物对陆羽有知遇之恩,崔夫子对陆羽则是教化之恩。而后来出现的崔国辅,则把陆羽推向了终身所为之奋斗的茶事之上。崔国辅出身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与孟浩然交好,正是由于崔国辅邀约东游,孟浩然才在黄鹤楼与李白相遇,也才有了李白那首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要知道李白那时候可是孟浩然的铁杆粉丝。 都说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是贵人!崔国辅对陆羽真的有再造之恩,他以自身宦海沉浮,一方面坚定了陆羽放弃科考的决心;另外一方面在茶学上,为从小就在寺院煎茶辨水的陆羽打开了从事茶学的新方向。陆羽性格中“耻一物不尽其妙”(见《唐史补》)的特质,让他逐渐痴迷于茶事,加之跟随崔国辅三年多的耳濡目染,让他尤为坚定自己专职茶的事选择。也正是这个选择,让陆羽能在群星璀璨的唐代,以茶之名,彪炳千古!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而促成《茶经》问世的另外一位贵人便是当世名僧皎然法师!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叛军攻陷帝都长安,陆羽随大批关中难民逃过长江,到达吴兴(今浙江湖州),他在吴兴以茶会友,结识了既是诗僧,更是茶僧的皎然上人。皎然俗家姓谢,为山水田园派诗歌鼻祖谢灵运的十世孙,少负才名。皎然大师对茶,特别是对“茶道”的见解,让陆羽大开眼界。皎然不仅首次提出了“茶道”一词,更悟得茶道所应有的精神层次。 人生如茶,如茶般入口苦涩,细品后却余韵悠长,最后亦如茶叶一样寡淡而息。在“茶”被当成末流的年代,陆羽以一己之力,让茶绽放光芒,脱尘出世,成为文人士大夫所欣赏并广为传颂的“灵魂之饮”。尤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茶有“荼”“槚”“茗”“荈”等多种不同叫法,直到陆羽的《茶经》出现,“茶”这一称呼才被确定下来,才有了“喫茶去”这一说,成为“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的一雅一道,亦成为普通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常一需。于是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荡着清幽的阵阵茶香;而我一半苦、一半乐的日子才添得这许多活在当下,生活静好!#典藏里的中国#陆羽#茶经 #吃茶去 #不如吃茶去#人在草木间#用故事讲述生活 #我在soul的碎碎念









评论:
这样的我。: 看不懂
作者: 可以多看几遍[坏笑]
这样的我。: 经常写作吗?有投稿到杂志报纸之类的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