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心理医生(共同成长)发布时间: 2024-06-08 13:59:29 浏览:7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心理医生 #心理学 高考在即,家长应当如何做孩子大考前心理调整的压舱石?这里转发深圳南山中学特级教师唐建新的一篇文章:    家长是孩子从小到大的庇护神,尽管孩子从初中开始就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但是,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仍然希望得到家长的关爱。这时候的关爱,就是稳定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出现甚至加重焦虑的心境。      一些家长喜欢用自己二十多年前的高考来看待今天孩子面对的高考,胡说什么“一考定终身”。要知道今天的高考早就不能够与二十年前的相比。七八十年代的高考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包分配的高考,的确通过一次高考就确定了孩子是否进入国家编制,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并且,不允许不服从专业分配。而今天的高考只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粗略的分流,之后一般情况下很多孩子将继续报考研究生,也不包分配,国家实行的是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可以说,孩子考大专与今后的实际工作,联系不紧甚至不多。何况,与三十年前的家庭经济相比,很多家庭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并非是要孩子及早工作挣钱买米下锅,万一当前所考专业不合心意,还可以通过继续学习升读研究生来进行调整,再做新的更加符合自己实际的选择。     其次,还应该告诉孩子,高考是一次演习式的分流考试,之后有多次再次更改再次选择的机会。当今社会发展机会很多,社会也要求每一个人能够进入终身学习的境界,才能够不断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当然,也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如果顺利,如果符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页能够为今后的发展节省一些时间与精力。作为家长,是全力支持孩子的选择与体验的。无论成功顺利与否,作为家长都是自己孩子的温馨的庇护者,家都是孩子疲惫之后需要休整慰藉的港湾。      再次,还应该与孩子交流讨论,今天的高考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择优考试,而是将实在不适应高校学习的人淘汰掉的考试,自从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的升学比率都在大幅度提升,2015年招收的高校新生多达745万人,而通过高考淘汰的只是少数人,我国在2007年开始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18——25岁的同龄人中在高度学校读书的人数已经高达34%。     最后,孩子还应该知道,今天的高考主要在考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出现常识性错误的能力,而这些常识对一般的孩子不存在太大的挑战,高考试卷上早已经没有了一道题好几十分去挑战极限挑战极端聪明程度的设计证明之类的考题(除常规性作文),考察聪明程度的内容已经放到了平时的一些专门的或者学科的竞赛之中。高考就是针对普通学校一般学生全国上千万考生进行的粗略的分流考试,庞大的录取数量,决定了考试的题目不可能太难,只要保持平常心态,有一颗相对平静的心,学过有痕,学过不忘,学过不错,就能够考出“不错”的成绩。如果自己紧张,自己吓自己,就很容易出现错误,连平时已经具有的水平都难以达到。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