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遇欢笑总多于唏嘘发布时间: 2023-06-17 14:48:01 浏览:4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原来疫情三年, 我通过逛博物馆,读历史、哲学、宗 教学、伦 理学修艺术史,社会学,杂七杂八, 竟然完成了一场通识教育, 哈哈, 靠兴趣进行的自我教育,一点不难, 大概是因为热爱无需坚持。 普及一下, 所谓通识教育, 也称博雅教育, 它不同于具体学科的深度教育, 而是基于常识的广度学识, 通过融会贯通, 使受教育者形成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 生发出自我的内核力量。 在具体学科中, 教育更多展现的是理性工具的属性, 这是是进入现代文明之后, 为解决工业化高度分工而产生的。 但人,最终是生存于意义之网的生物。 当我们要解决生存意义何在? 当个体处于集体的整体迷茫时,方向何在? 此类社会学议题时, 需要动用的是工程学处理能力之外的能力, 即通识教育能带来的形而上的思辨能力。 通识教育,也就是博雅教育, 五四之前我们采用的都是此类, 如今香港还在使用, 欧 美的顶级大学也在用, 比如很多顶校的本科生到大三才分专业, 之前的两年他们学的是艺术、哲学、拉丁文等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 等在通识教育中辨认出自己兴趣所在, 再使用已经建立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去解决专业的领域问题时, 可能就是更高维度的视角和行动力了。 呼唤通识教育属性的回归, 君子不器,转为君子大器。 此千年未有大变革之际, 祝君良时良运。 #博学 #哲学 #艺术 #教育 #读书



评论:
半山腰的旅人: 知识体系横向发展,谓之博,参考马云,作者,本人。
南郭先生: 俺也一样[捂脸哭]
勇哥: 知识有用的少,没用的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