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爱吃辣发布时间: 2024-08-28 14:40:34 浏览:6 次 发布地: 湖南省 天气: 晴

        有多少家庭正在培养容易被霸凌的孩子? 可以说青少年之间的霸凌是一个社会性话题,不仅仅是欺凌者、受害者本人,还涉及学校管理者、老师和家长等,再往大延伸甚至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并参与的。 从我作为家庭青少年咨询师的视角,我的工作对象一般是受害者和家长们。那我想仅从家庭视角来看如何能保护自己的孩子预防同龄人间的欺凌。不是受害者有罪论,而是通过发现规律避免危险。希望引起成年人尤其是家长的关注,未成年之间的霸凌绝不仅仅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和问题。 首先,如果我们总结霸凌和性侵者是如何选择受害人,我们会发现霸凌者选择对象是有迹可循。霸凌通常不是一步到位,孩童,即使是天生的“恶霸”也极少会第一次就下狠手。他们往往是一步步以取乐为出发的试探,确认对方害怕自己,对方是弱者。 比如,最开始可能是取个羞辱性的外号,嘲笑对方的行为体貌,如果被侵害一方表现得非常不镇定:比如气急败坏、过度恐慌、过度愤怒等情绪反应,霸凌者会感到非常得意,享受到霸凌的快感:你看,这个家伙被我吓到啦,哈哈。然后进一步加大侵害力度。 而反应激烈如果是本身个性的话,还有一类霸凌者选择下手的对象,则是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父母看不见真实的孩子,比如习惯性忽略孩子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感受,觉得孩子被老师教训教训是应该的,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孩子内心没有得到父母爱和支持的底气,很容易被恐吓住,不敢告诉别人。 而那种底气十足、有家人撑腰的孩子,霸凌者更不敢下手。听话的孩子从小深植在潜意识的防御机制是:我听话才能存活,才能免遭痛苦。也就是说,父母(或者主要养育者)养育孩子的方式是:你必须要听父母的话,否则父母就不爱你了,甚至惩罚你。 霸凌者跟孩子形成的关系模式,常常是孩子“内在的父母”跟“内在的小孩”关系模式的再现。那些去霸凌别人、侵犯别人的人,下手不是没有选择性的,他们选择下手的都是心理能量弱的孩子,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也经常被父母侵犯界限或者打压自尊,养成了逆来顺受的反应模式。 从家庭的角度,如果父母在家里尊重孩子的界限,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的主体性就会非常强,这样的人会自带“强”的气场,在学校里、社会里都不会被那些变态选择为下手对象。这样的养育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孩子遭遇霸凌和侵害。 #学校霸凌 #霸凌 #校园霸凌 #抵制校园欺凌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评论:
春夏秋冬雨: 结婚不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