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在那个群星璀璨、名人辈出的时代里,苏轼的锋芒居然没被他们盖过去,反而成为这堆金子里最耀眼的那一颗。苏轼堪称古代文人的天花板,在多个领域做出的贡献都是顶尖级别!
1、诗歌: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2、词作:和“词中之龙”辛弃疾并称“苏辛”;
3、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
4、书法: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排名第三,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
5、绘画: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2018年以4.636亿港币拍卖成交,成为仅次于黄庭坚《砥柱铭》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第二高价;
6、美食:中国菜历史上有六十六道菜是因他而生的;
7、教育:海南在历史上被称为“蛮夷之地”,远离文明、远离文化,在苏轼被贬海南之前,没有一个人考上过举人或进士。他在《载酒堂》这所陋室里开课讲学,开化了海南这片荒蛮之地,在他的学生中,一个中举,一个进士及第,结束了海南不出仕的历史,对海南的教育功不可没;
8、服饰:苏轼性格豪放,为人潇洒,不拘小节,喜欢宽松。他不但经常内穿和尚的衲衣,外套长袍,而且还为自己设计了一种筒高沿短、脱戴方便的高帽子。由于自身的人格和气质魅力,上至京师王公贵人、下至各地官绅之士,群起仿效,把苏东坡设计的帽子叫“东坡帽”;
9、建筑:苏东坡还是个工程师、修堤专家。到现在杭州西湖、惠州西湖都留下了他的“苏堤”,当年他主政杭州的时候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救济医院,在那个瘟疫横行的年代里救活了多少人。
古往今来,多少人喜欢苏东坡,多少人在不如意或处于逆境的时候因为他的诗词而受到启发、感悟。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和他相遇。个人最喜欢的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心路历程。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遭遇人生最大的挫折,刚到的时候心灰意冷、无比凄凉。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悟人生的哲理。于是便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在黄州江边的一座亭子,该亭为张怀民所建。张怀民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苏轼欣赏着江边的美景,内心钦佩张怀民的气度。挥笔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并为这座亭子起名“快哉亭”。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他通过野外游玩途中突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写下了传唱千古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多么豁达的人生境界啊!
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史上全能型的文人,如果他仅仅只是一个学霸或者是一个文坛天神的话,大概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一个大文豪、八任市长,如此的平易近人、与民同乐!正因为他身上散发出平凡人的烟火气,所以你不会觉得他离你很远,他就是那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里面和你同行的人!

评论:
Souler: [点赞][点赞][点赞]厉害了。又学到了。希望你继续坚持写下去,我一直会关注的[呲牙笑]
言未语: [偷笑]黄庭坚是老苏的学生,辛弃疾是老苏的粉丝。人老苏原是中央大官,文人墨客大都心清高而偏身俗气,仕途稍有不如意,往往容易祸从诗出,被贬成穷乡僻壤地当市长也实非他所愿。所幸老苏生在仁宗赵祯时代,宋朝几个宗皇帝都还人不错。这要是生在破清朝,那谁,徐骏不就因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直接送命题。[捂脸哭]
柒姑娘: 涨知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