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总之,那时年少的我大概会拎着一罐可乐,坐在电视机前,敞开怀抱,将一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无保留地吸纳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然而,在我走上社会摸爬多年磨砺出自己的世界观后,回头再看,才发现,估计拍这片子时的导演,可能书读的还没我多,阅历还没我广,就这一部片子就能让人看出透浅陋的世界观,并且弱智思维一览无余,其当年拍出的故事更会让我心生轻蔑,断然难以再说服和感动我,以至于看片时,心里总有个声音吐槽:“瞎特么编啥啊…社会上谁会这样啊?”
其实有的文艺作品就是如此,它仅仅适合于你某个人生阶段,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多年以后再想强行找补回来,大概就只能收获尴尬和遗憾。就好像说年轻的时候,我就敢大声跟身边的人说,村上春树拿不到诺奖天理难容。但当我年纪大了之后才觉得,他拿不到诺奖才是天理,毕竟评委不可能让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年轻来担当。
人都说经典的特征之一是时间的穿透性强,哪怕时隔百年千年也能触动人心,但绝大多数文艺作品没有那么长的保质期,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其保鲜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青春。
简言之,青春片就不是给成人看的,荷尔蒙也是给年轻人准备的,毕竟叔年纪大了,磕不动了。

评论:
梦啊懵: hhhhh,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