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学生问我,怎么看待现在流行的躺平热。他告诉我,如果毕业能够不上班,那么他能够接受自己当一个快乐的废物。
后来我想了许久,关于不上班这个事儿,我还是想扯远点儿说两句。
在我还是个后浪的时候,经常以为自己很明白一个成语,但事到如今才发现当时根本没有明白,这就是老一辈常说的“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那正是我的少年锦时,我以为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懒”的,现在才发现竟然是形容当时的我,意思就是“没有明白自己吃的用的是从哪里来,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来”。在我们十来岁的时候,感觉父母的工作、收入、餐桌上的饭菜、过年的新衣,都是自然而然的东西。
现在才发现,其实不然,每一份工作都对应一份失业的风险,很多东西都是争取才有的,只不过生活把父母亲扯皮拉筋的过程掩盖掉了。不上班,吃的用的从哪里来。当然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的红利已经远超当年,啃老、社会救济也一样是条活路,不像当年,你想啃老,老两口还指望子女呢。
或许我比如今的后浪们多吃了几斤盐,见证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低收入家庭的窘迫生活,见证过因为掏不出医药费眼睁睁看着家人去世的中年人,也见证因为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瘦弱的儿童,才格外珍惜现在拿劳动力换取收入的机会。
至于当废物是否快乐,嗯,如果有的选,人人都会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总有人怎么也证明不了,那就只好自我麻醉:~~没关系,做废物也很快乐呀。这大概就是躺平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评论:
琅嬛(淡退): 问题在于不知道该怎么证明自己的价值啊 生活所迫 没办法把自己的热爱变成工作 只能得过且过这个自己并不想要的生活啊
作者: 工作大多是不可能热爱的……这是当下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 顺风时顺势而为,逆风时选择性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