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随县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墓葬,墓葬中室靠西边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两个长架子,架子上挂着编钟,这就是编钟在曾侯乙墓的发掘过程。这套编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它包括了钟架和钟,钟又有两种,一种叫编钟,一种叫镈钟。编钟一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整套编钟重达2565kg。编钟的敲打是有次序的,一旦位置乱了,音就敲不出来,所以挂了一个架子,是有规律的,这要感谢科学考古,严谨还原了编钟的次序。
根据编钟底部的错金铭文,我们知道这套编钟的主人是曾侯乙,曾侯指的是曾国的侯,“乙”指的是他的名字。曾国是在西周伐商以后周王封的一个国,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湖北随州一带。曾国是在湖北这块地上曾经比楚国还要强大的国家,其历史悠久,一直从西周初期延续到战国末期。到了战国曾侯乙时期,曾国就衰弱了,楚国开始崛起。
通常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乐“工商角徵羽”有五声音阶,外国是七声音阶,而曾侯乙编钟有12个半音,可以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这套编钟被放在曾侯乙墓的一个单独的房间,反映出音乐对曾侯乙的重要性。那时的音乐不仅悦耳,而且表现了身份、等级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

评论:
作者: 曾侯乙编钟的甬钟正面、钲部有“曾侯乙乍持用终”错金铭文,表明钟的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乙。镈钟上的31字铭文记载了楚惠王得知曾侯乙去世的消息之后,于在位第56年(前433年)特制镈钟用作祭祀。这为编钟铸造和该墓下葬年代提供了可考的依据。
冰: 好熟悉的讲解词呀[比心]
敉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