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我厌恶大多数人,尤其是我自己发布时间: 2024-05-28 13:52:39 浏览:14 次 发布地: 哈尔滨市 天气: 晴

        2019—2024读书日记,第382本 《翦商》李硕 “翦”, 甲骨文中意为攻占和杀戮,在后来的周人传唱的史诗中,将灭商事业称为“翦商”,读起来就很宏大。其实商朝历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完全抹杀掉的,商文明的复杂和残酷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被忘却了。而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殷商时期那些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历史进程。那段隐藏在神话背后的历史,以及周公和之后的孔子掩盖下的历史真相。切入点正是殷商朝时期的血腥人祭。 人类早期的历史进程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就是杀戮。在大洋彼岸的欧洲是对异教徒的屠戮,比如火刑,即通过围着篝火高喊烧死他来求得自身的原谅和救赎,还有美洲玛雅文明,会专门俘掠来异族,然后在专门用于祭祀的金字塔顶将俘虏砍头,电影《启示》就很直观的演绎了这段血腥、残暴的历史。 而作者正是通过对商族时期墓地和祭祀坑的考古挖掘等一系列历史文献,使我们得以知晓商朝血腥人祭行为的。商族人通过将异族人敬献给神和先祖祈求天界的祝福,从而获得统治权,代表着神权和王权的高度融合。周灭商后,周人则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统治道路,即使神权退场,剔除惨无人道的人祭来进行统治。这也奠定了后世的文化基础。而之后出现的儒家文化,恰恰就填补了人祭宗教的空白。因此,可以说周公的思想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而这似乎也佐证了,其实孔子早已发现商朝人祭是被周公刻意抹掉的证据。然而,推崇周公的孔子最终理解并帮助了周公,对他的思想进行了延续。但是,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为什么只有华夏文明独立的走出了神权的掌控,进而很早的就进入了世俗文明?周公又为何把这段“人祭”的历史彻底抹杀?殷纣王的暴虐究竟是个例还是整个商朝的普遍现象? 最为难得的是作者李硕结合甲骨文卜词和《易经》卦、爻辞、以及大量现代考古挖掘的成果中,挖掘出了商周历史全新而且极具震撼的推论,用生动细腻的文字使历史变得有血有肉。 作者在书中很详细的描述了人祭坑,大的人祭坑会有三到五层,每一层人祭的摆放位置都很考究。他们会将人牲的某些特殊部位烹熟、食用,然后再放入祭坑内,而有的人牲则会在斩断腿部或头部后再放入祭祀坑中的不同位置。人牲的年龄、性别、甚至身份都会影响到人祭在坑中的摆放位置。而有些时候,人祭又不仅仅是祭祀行为,而是为了满足商人对于虐杀的快感,就像罗马角斗场一样。商人认为身份越高的人牲,“神”越会感到祭祀的虔诚,“神”才会高兴,才会保佑并且庇护整个商朝。因此商朝后期越来越多的使用贵族来做人牲祭祀,这导致商朝贵族人人自危,因此弱小的周人才有机会“翦商”。 我想每一个华夏文明的后人都应该感谢周公,是周公使华夏文明实现了从神权到世俗权力的跳跃,也让华夏大地避免了更多惨绝人寰的杀戮。实则,真正推动华夏文明转向的根源,是周公一代人无法言说的恐惧,是目睹了商人的血腥献祭后对人祭宗教的憎恨,也是食用兄长伯邑考后,周公从恐惧中的自我解脱。为了消除人祭对后世文明转型的影响,周公将人祭完全湮灭在世俗文明中,甚至还连带着隐藏了禁绝人祭行为的各种措施,就好像这一切从来不存在,或者也间接的掩盖了周人曾为商朝捕俘人牲的那段不怎么光彩的历史吧。 作者在书中对于大禹治水这段神话的解释和猜测颇为有趣,作者认为大禹治水中的“水”实则为沼泽,“把沼泽变为耕地”,是为治水。我想这也是历史的有趣性。因为我常常会在读历史书时产生疑惑,我们究竟是在发现历史,还是在创造历史,又或者说是正在参与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究竟该如何从被修饰或“神话”了的历史中发现历史的表象,并从考古挖掘中推测出历史的真相?历史不仅是记忆之间的竞争,更是遗忘之间的竞争。遗忘如同无边的暗黑,虽然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历史是丰富的,看不见的远比我们所看见的要多得多,甚至,有时也能看到我们自己。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考古,就犹如一面深埋地下的镜子,倒映出我们陌生的形象”。#读书打卡 #最近读的一本书 #书 #读书 #今日份书摘 #文学 #阅读 #读书笔记 #历史



评论:
莫听奇奇 晓玉其珍: 看到热销书籍啦
作者: [可爱][可爱][可爱]
皮卡丘fun轻松💵🚴‍♀️: 一边看书一边脊背发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