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书生秋桐发布时间: 2024-07-20 21:23:32 浏览:5 次 发布地: 东莞市 天气: 晴

        每个文化系统的开端都是一个通孔发展出来,当从这个特定的通孔呈现出来成为真实性的观念和概念的时候,它就是真理。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 真理有科学的真理,也有非科学的真理。 科学的真理,也叫做外延的真理,非科学的真理称为内容真理。前者表现诸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后者表现在文学作品里我们体验到的真实性的情感,以及宗教家关于上帝的那些话、佛教里的般若、解脱、法身等等。一个是客体,一个是主体。 科学语言是一种;文学语言是情感需要;至于道家、儒家所讲的可以说是“道”,道不是情感,道是理性。这种语言可以叫启发语言。如《大学》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好像佛家讲无明,从无明到“明”。即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柏拉图《理想国》里也没有文学,一切道德宗教都在这个“明”的范围之内。我们的时代缺少启发语言,只有科学语言和情感语言,科技以外就是情感,情感却又让人盲目发狂,使这个时代完全暴露…… 内容真理是强度的真理,外延真理是广度的真理。西方比较偏重外延真理,但它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内容真理。中国文化两三千年来在内容真理这方面表现得教多。这是两种真理的不同之处。 既然真理有普遍性,那两种真理都可以去学,所以外延真理上中国人的数理化也可以学的很好,反过来西方人也可以学习东方文化,当然在目前西方文化领导世界的的情况下他们还不够正视,不够正视内容真理这个问题。如果想要对于老子对于禅宗有真正理解,就需要和生命本身相联系,要和他们的哲学、宗教连起来。 —— 📚夜读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 两种真理以及普遍性之不同 #阅读 #人生 #人性 #自省 #给souler安利一本书 #夜读 #感想 #随感 #今日份读书笔记 #生命的意义



评论:
AI苟蛋: 深夜哲学家上线,带我深思熟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