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政屿发布时间: 2024-10-28 10:13:34 浏览:4 次 发布地: 上海市 天气: 晴

        #在当代致敬经典 #蒂姆罗斯 #海上钢琴师 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一场对现实的思考,一曲理想主义的挽歌。 美国人对自然的留恋也许要追溯到几百年前。那时五月花号的开拓者们怀着对上帝坚贞的信仰踏上美洲大陆,他们相信眼前这片尚未被工业侵蚀的土地乃人间的“伊甸”。相比于腐刻上人类肮脏行径的旧大陆,辽阔且原始的新大陆满足了“新美国人”对“伊甸”的追寻。今日美国人对自然的情愫也许已被削减替换,毕竟上帝已死,互联网的发展把人的生活从“实体”化为了“虚拟”。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生活是理想化的:他在广阔的海洋上演奏,音乐是他与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在船上的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他的梦想与幻想,他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都在音乐中得以体现。对于1900来说,大海是他的庇护所,音乐是他的灵魂寄托。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1900的选择使他与外界隔绝,尽管他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始终无法逃避内心的孤独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影片中1900与麦克斯的互动,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压力与束缚。尤其是当他面对挑战与选择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愈发明显。理想在面对无情的现实时,显得脆弱又无奈。 影片的高潮在于1900最终的选择。他在一个充满竞争与欲望的世界中,面临着是否要放弃理想的选择。此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博弈达到了顶点。最终,1900选择留在船上——他拒绝踏上陆地,用音乐回应了现实的挑战,坚持自由而理想的生活。他的世界是无限的,充满了可能性和想象,而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在影片结尾到达了顶峰——麦克斯无法劝说1900下船,而废弃的邮轮被炸毁。 阳光照射在1900昂起的头颅上,他在虚空中弹奏了最后一曲。火光冲天,邮轮的碎片直戳戳地刺向宁静的蓝色旷宇,而旷宇下是泼天的业火——它们是深情在百般无奈中凝固成的决绝;它们是希冀在艰难苦恨中凝固成的绝望;它们是赞颂在波澜起伏中凝固成的悲叹……邮轮周围的海水被火焰的高温蒸发了,化作水汽蓬勃奋飞,飞向太阳,飞向永远都没有人追随的地方,宛如蓬勃的火雾…… 他生于船,长于船,终于船,生来就与世界失之交臂。音乐是在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旋律,但外面的世界像拥有上千上亿的琴键,永远看不到尽头,陆地对他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他不知道怎么弹奏的音乐。1900身上的孤独感太重了,世界没有他存在过的痕迹,天堂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他从未出生,从未死亡,从未存在,最后还是选择把生命结束在世上唯一有自己足迹的地方。他的身世已经让人心疼不已,结局更是令人久久难以释怀。作为局外人的我太希望1900能下船,去留下一份曾经在世界存活过的痕迹,这样他起码不是世界的孤儿,起码有机会能治愈他人生缺失的一部分,不留遗憾——现在想来是对观众来说不留遗憾。我太希望1900能像楚门一样,即使出生就活在虚拟世界里,最终依然选择勇敢地走出虚假世界;或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Andy一样,最终勇敢地逃出困住自己的牢笼。但1900并没有这样做。世界对他来说太重了,他宁可一生孤独,也不愿随波逐流。对他来说,有始有终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他生来就在一个乌托邦,不用经历太多人心险恶,永远坚守一颗淳朴自由的心。陆地对他来说,光是街道就有无数条,这一切是迷茫的、复杂的,具有无数的不确定性——“令我恐惧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 理想并非总能与现实完美契合,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也许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平衡。理想的追求固然艰难,却是生活中最值得珍惜的部分。也许有人能像走出自己土地的老头,在领受过生活的一地鸡毛之后,勇敢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听见大海的声音,但城市的喧闹迟早会淹没那声海浪。 世界再大再美,也抵不过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有人指尖化日月,有人棋局定乾坤,有人看过山川河流,却只能双目空空,感叹一句“真美”便再无后续。冬天忧虑夏天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所以毕生都在到处追寻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旅程不过百年,终有落幕,但内心世界的演奏会伴随到生命尽头。 或许对这个世界来说,我们最终也会像1900一样无人问津,只有无边无际的孤寂和落寞。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在意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何必强行融入其中? 去领略、去感受,而不是被同化、被合并同类项;去演奏、去舞蹈,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过完一生。 共勉。









评论:
帕洛克斯: 你好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