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阴(隐),愚人之道阳(显) 勇猛心 一勇再勇 “凡兵之胜,敌之失也。胜失之兵,必隐必微,必积必抟。隐则胜阐矣,微则胜显矣,积则胜散矣,抟则胜离矣。 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托于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吕氏春秋》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韬》 猛禽,猛兽在伸出利爪,露出獠牙前,首先做的就是隐藏、等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厉害的人从不显露自己(计谋,能力),因为他需要把自己真实的目的隐藏起来,以便在关键时候拿出来。 一阴一阳,一隐一显谓之道。 藏形,藏锋,藏意,不可轻示与人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 《鬼谷子·谋篇》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运用计谋时,公开谋划不如私下密谋,私下密谋不如结成同盟,同盟可以做到双方亲密无间。)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常规策略不如奇谋,奇谋如水流动不息难以阻挡。) 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游说君主需以奇策打动,游说臣子则以私利切入。)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若身处权力、圈子之内却泄露内情于外界,必遭疏远;若身处圈子之外却深谈内情,必陷危险。) 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勿以他人厌恶之事强加于人,勿以他人无知之事强行说教)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对他人喜好要学习顺应,对他人忌讳要回避掩饰,方能暗中谋划而公开获益。 )  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欲除对手则先纵容其膨胀,待其犯错时一击制胜。) 所谓“杀君马者路旁儿也”。 夸之者即害之者。 捧杀,被杀而不自知 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外表相貌不轻易显喜怒者,可以真情相托。可知者可用;不可知者,有谋略的人不会用之。)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行事关键在于控制他人而非受制于人。制人者掌控主动权,而受制者命运被掌控。) 《孙子兵法》:“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尉缭子》:“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 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圣人谋划事情隐而不露,即“阴”,而愚人谋划事情张扬外露,即“阳”。) 隐匿意图是智者的关键策略,而愚者刚好相反。一阴一阳,一隐一显。 《商君书》:“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韩非子》:“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陶弘景:“圣人之道,内阳而外阴;愚人之道,内阴而外阳。” 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智慧之人成事容易,资质愚钝人成事比较困难。) 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由此观之,灭亡无法逆转为安存,危局难以挽回为安定,唯有顺应规律的“无为”和智慧之道才是根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