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城市大雨。
我们提前下班了,3:00钟下班的路上,小伙伴还在忙,没有电话陪伴。车载音响也坏了,大屏幕不亮。最近开车全靠感觉,倒车影像和雷达都不好使。打开手机,听一方见地,璐璟在讲极地植物,越橘。
她说越橘,为了适应极地的生存环境,它长得只有苔藓那样的高度,却又有着极为浓郁的叶片,极为饱满的果实。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把自己变小变矮怎么不能算作一种生存智慧呢?我想到了我最近带的学生写作文,这是一个很好的辩证题目,什么时候我们要张扬特长,自由生长,什么时候我们要韬光养晦,藏拙抱朴。后者不是消极,更不是对抗生长,而是另外一种积蓄,待有朝一日潜龙出渊,飞龙在天;或者成为一棵矮矮的不畏惧环境的,果实鲜艳四季常绿的越橘。
越橘是一种常绿植物。常青树我们都会觉得它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源丰沛,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它有大把的时间,它根本不需要重新再去长出叶子来,它每天都可以尽情地充足地去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极寒的地方这种常绿很罕见,它们的叶片常常都是小小只,多数针叶状。可以理解是节省能量。但是为什么常绿?是因为这样会节省时间,这里没有积雪覆盖的日子大概只有三四个月,不够它们长出新叶片,那就在这三四个月的时间,拼命地,抓紧时间地,进行光合作用,维持自身的营养供给。等到冰雪覆盖的时候,它们的这个常绿的叶片就又能够源源不断的供给自身能量了。
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
正在这个时候,璐璟尝了它的一颗野生浆果,她说你看我的表情就知道特别淡定啊,野果就是这样,没有特别讨好的味道,但是你细品,里边层次特别好。
严苛环境的常绿,自由生长的味道,不迎合,不谄媚,不抵触,不抗拒,没有条条框框,处处底线原则。
我喜欢一方见地这个号。这个姑娘声音自然沉静,缓慢流淌,那些植物就在她的声音里扎根破土开花结果。与自然相处久,带着很高的能量场,特别和谐。
贾平凹说,一个人有怎样的精神世界,就有怎样的文学语言。斯事如是。
祝方圆之外,自由开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