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她服用过量的安眠药离开了。 就像她曾说的:“在我的生命里,他就是我的全部,没有了这个男人,生命对我便失去了任何意义。” 看这个作者的书的顺序我觉得,按我之前那么看,也是挺好的。我毫无杂念去思考其中的关联,当我看到最后一本时,我才怔了一下,不仅仅是一本书有关联,其实三本都是息息相关的。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作者只出这三本书后,就再无巨作了,因为写书的人,死了。书稿的创作,其中两本都是在她生前就已经完成了的。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下我理解的思路: 背叛这本书的女主人公就是作者本身的亲身经历,她认识了一个人,她和这个男人之间发生的事,就是背叛这本书中详细说的情节。其中,这个男人要成就这个女主人公,他给她拟的小说大纲,这个大纲中就是天幕那本书的情节了,不尽相同。天幕这本书呢,是背叛这本书中故事情节之一,这个女主人公就是这个作者她完成天幕那本书后,她基于自己本身的专业和天幕那本书创作后的成就为基础,接着继续完成了救世主那本书,这本书完成的过程也是背叛这本书的情节之一。最后她完成了受朋友之托的人物传记后,她就服安眠药随那个男人离去了。 那背叛这本书的创作,不是天幕和救世主的作者,因为她服安眠药离开了,而背叛这本书的创作,都是基于书中女主人公展开的,记录了女主人公是如何创作的天幕和救世主,而背叛这本书的创作就是书中女主人公身边的人了,她清楚女主人公经历的一切。(之前看救世主有被问道说书是谁写的,我自己也钻在里面想,总从救世主本身的故事中去琢磨,当看完背叛这本书后,我自然也就明了了) 下面说一下救世主的中另一层思想观念: 在此之前,受丁思想的影响,就是他的观念主导了我思绪的走向,觉得是围绕他的故事去延伸和展开的。现在想想,救世主这部作品的思想倾向,换个角度看,其实也是以三位女性的生活、工作、婚姻为线索的(婚姻上没到那个地步,但是有阐述她们的观点的),通过她们不同的社会层次、不同的知识阅历和不同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妇女平等问题的现状。 每一扇大门都是敞开的,能否进去那是女性自身的实力问题。如果以分配名额的方式让女性参政,那么它的大前提就已经失去了平等,是根本的不平等。 作品向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更多地从人类生存和社会分工来评价女性,赞美女人的天性和伟大的牺牲精神。作品倡导女性正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倡导男人表现出更多的宽阔胸怀和社会责任。(不尽相同吧,是这么回事,改动肯定也是有的) 文中还有一段讲到对“坦然”的理解,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如此深刻吧。 他是被朋友装进保险柜里,以受害者的身份去拿那些沾满血腥和罪恶的钞票,真所谓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他觉得自己的人格还不如一个赤裸裸的妓女。 有生以来,他第一次想到了“坦然”这两个字,第一次感到了“坦然”的存在和珍贵。对于这两个字,他有着比任何人都刻骨铭心的理解- 人的自私和贪婪往往使人原谅自己的不规范行为,所以就增加了坦然的容量,它通常包容许多缺点错误而仍然能够保持平衡,于是,人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 人固然有狼性的一面,但狼性的挥发一旦超越坦然所能包容的极限,人便失去了心安理得的心理平衡,生命自身对坦然的需求就会压倒一切物质财富所带来的快感,活着本身便不再具有生命意义. 坦然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只有失去它的人才能刻骨铭心地理解它的价值。而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往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或自杀,或一生的阴暗、惶恐。 作为人,你可以不必高尚,因为高尚毕竟是社会道德的要求。但你不能没有坦然,因为坦然是你生命自身的需要。所以,即使你的高智商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你的行为也要为坦然留点余地,因为下一个对手就是你自己,你人性需要的本能。 而他的朋友,好像什么都算计到了,怎么就没有去算算人的良心能够承受住多少负荷。 或许:“人格立不起来,人就立不起来。人格一倒,一切都变质了。这个世界谁是英雄好汉? 是那些坦坦荡荡,心里每一个角落都经得起阳光照射的人。这样的人,就是钉进棺材埋进土里,也镇鬼神 ”。 最后以这两句话结尾吧 “除非上帝真的降临,没人能把你破碎的灵魂再拼凑起来” “这个世界不缺有才干的人,而缺有精神的人” - 25.05.20 19:30 阴 平和🪷
评论:
怀川先生: 有些书读到最后,才发现作者早已把结局写进了自己的人生。文字能承载思想,却撑不起坍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