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影-2022/2/15。今天是元宵节,自然是要吃汤团的。江南水乡的汤团不同于北方的元宵,讲究细糯、白润、香甜。
很小,我便跟外婆学会了做汤团。上好的黑芝麻磨成粉,拌入细白细白的绵白糖,揉入上好的、去了筋膜的猪板油,像是揉透了的黑亮黑亮的面团。揪一小团馅儿,搓成馅丸。糯米粉加温水,揉成面团。揪一块糯米粉面,搓成丸,用大拇指压出一个坑,放入黑芝麻馅丸,收口,搓圆。
开水下汤圆,中火煮开,点两回冷水。煮熟的汤团鼓鼓的,漂浮在水面,嫩白嫩白的。
盛汤团如若是用大碗,满满地装上十几个便是俗了。江南的汤团也便失了她的韵味。盛汤团要用不大不小的青花瓷茶盅或是骨白瓷茶盅,四五个,连汤水带汤圆,七分满正好,如玉盏缀满颗颗大珍珠。
白瓷调羹,盛一颗汤圆,轻轻咬一口,糯米粉的细糯、芝麻馅的醇甜,如丝般柔滑。满屋都是芝麻的香气了。于是,那清贫的日子也便是甜的,也便是馨香的。
一直记得我第一次学做汤团的情景:一会儿,忙着帮妈妈搓馅丸;一会儿,抢着帮外婆搓汤团。小手心里全是黑乎乎的芝麻馅料,硬生生地把白白的汤团,搓成了“煤球”,逗得外婆和妈妈直戳我的小脑袋。于是,我的额头、脸蛋也满是一点点的白、一点点的黑。




评论:
Souler: 文笔有几分朱自清的感觉[点赞]
a红妞: 元宵节快乐大叔!
Souler: 亲手做汤圆很有仪式感,也承载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