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注 释 ① [ 颜渊问为邦 ] 即问治国之道。孔子答以下几个要点。 ② [ 行夏之时 ] 采行夏朝的历法。治国应当先定天时,办事才方便,在农业时代,夏历最标准,所以孔子答复颜渊,第一个要点就是行夏之时。直到现在,民间所用的农民历还是夏历。 ③ [乘殷之辂 ] 这里讲使用的交通工具,要用殷朝的辂。殷辂已难考,《经典释文》说:“辂音路,本亦作路。”辂路都是车名。 ④[ 服周之冕 ] 冕是礼帽,此处代表衣冠,历代衣冠制度不同,孔子主张用周朝的冕,周冕也难考。 ⑤ [ 乐则《韶》舞 ] 各种典礼,如祭祀等,以及对国家实施教化,都需音乐。但音乐的五音不能错乱,否则不详。所以 孔子告诉颜渊,音乐要用《韶》舞。 ⑥ [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 放逐郑国的乐声,不用巧言的佞人。因为郑声淫,佞人危险,郑声淫,是说郑国的音乐声调,滥无节制。佞人,例如少正卯,言伪而辨,所以不能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