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细节》读后感
2024.2.16-2024.2.23,2024年的第4本书。
#读书 #书 #罗翔 #法治的细节 #小说读后感
讨论了很多很热的普遍存在的事儿:
1si亡的标准,脑si亡与器官移植冲突。
2si邢是否应该废除
3阴婚民俗与法律的界限
4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5人肉搜过的罪与罚
6见义勇为的尺度
7代孕问题
8与智障女孩的婚姻是否构成强J
……
算是社会大众层面的普法宣传,偶尔涉及案件,但没有围绕案件展开,所选的命题,与社会密切相关,很有代表性。有时候没有短视频那样浅显易懂和风趣,即使读的时候,想象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有几篇读后感,想必自己的读后感,那应该是反复推敲琢磨之后的深刻专业感悟吧,反而是最后两篇的访谈实录,理解容易,收获更多。
书中援引了很多西方名人语录,我想大概是因为现代刑法是源于西方吧?在这方面,70年来,我们还没有自己的专家?其他领域呢?这固然与话语权有关系,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会把我们自己封闭在别人的框架里。师夷长技以制夷那是第一步,独立见解才能迎来突破。
对于si邢的看法,不敢苟同。从无神论角度看个人觉得那不是对本人的惩罚,而是对社会的警示。从有神论看,那是对本人的惩罚。已经是惩罚了,不必讲究人人权,算是惩罚的程度加持吧。
书中说:“这个世界最远的距离是知道和做到” 。
他说: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冲突,就是很多时候,你自己所教的,你做不到。你是在骗别人,你也在自我欺骗、自我麻醉。所以有一段时间,就觉得很虚无。
解决方法:就是你的行动,在你的言语之前,能够多那么一步,我觉得就可以摆脱这种虚伪的自我控诉吧。很喜欢这句话,共勉。
这是本神奇的书,从买之前的期待,到读的枯燥,到写读后感之前的无味,再到写读后感过程中的丰满。可谓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了,此时此刻,感觉之前最容易理解的访谈实录反而是最虚无的,一个硬捧,一个难免夸夸其谈,大多访谈,大都如此吧。
关于法律监督的问题,罗老师,有答案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