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醒半

    读后感之《 额尔古纳河右岸》----2024年5月18日 2024年4.24-2024年4.29 这是一部巨著。 鄂温克族,随着驯鹿迁徙的游牧民族,他们直率、善良、淳朴,面对苦难从不畏惧,正式死亡,他们敬畏天地,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是幸福的,额尔古纳河就是他们的天堂。 不管来的是俄罗斯人、汉族人、还是日本人,他们都不卑不亢,甚至对待偷猎者,他们会以德报怨。 他们有自己的习俗,实行天葬,夭折的孩子要扔在向阳的上坡上,最神奇的是萨满,能感知神灵,萨满很伟大,能以命换命。对于萨满而言,如果萨满是你的宿命,那不婚,也应是你的选择。用自己孩子的生命去挽救他人,而且不止一次,这是高尚吗? 随着大小兴安岭的开发,他们的生活受到了打扰,虽然给做出了很好的善后处理,但是很难说这是他们想要的,或者,对于一些年长者来说,不是他们想要的。这些习俗是他们存在过的痕迹,是他们延续几千来的瑰宝,如果以后只能在书本里、博物馆里了解这些,这对于他们的民族而言,是莫大的遗憾。 不由得想起很多小时候的习俗,现在已经慢漫变淡、消失了:以前初一拜年,是先家族,然后集合去村里的长者家里拜年的,路上遇到的都是一群群的男丁,彼此问好,插混逗笑;以前家族有竹子(族谱,拜年第一要先去那);以前家里盖厢房都是邻居主动来帮忙的;以前夏天,在门口的门灯下,是一群下象棋的,小卖部的门口,是几个妇女家长里短;以前,街道上是玩“三个字”、“打噶”、“弹球”的孩童。那时候一个村儿的人都是老乡亲,提谁都认识,谁家有什么事,全村都知道。 小时候,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真诚、淳朴。 现在,还是什么都缺,更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诚信。 附录:统计了常规称呼 1乌特:儿子 2乌娜吉:女儿 3奥木列:孙子 4额尼:母亲 5阿玛:父亲 6额格都阿玛:伯父 7亚耶:祖父 8额格都亚耶:伯祖父 9那吉勒耶业:姥爷 10阿帖:奶奶 11波日根:嫂子 12哈达莫额尼:婆婆 13安达:商人 #书 #读书 #小说读后感 #额尔古纳河右岸 #传统文化 #习俗 >>阅读更多



用户:醒半

    读后感之《 女妖》----2024年5月18日 2024年4.21-2024年4.22 名字,直接点题。 故事就是一个喜欢被追,被呵护的女人,一个喜新厌旧的女人,不能好聚好散,那就处理掉。故事的设计煞费苦心,也曲折离奇。 只是,这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女妖,她肯定没有听过“远piao近du”这句话,不然,何必总着眼社员、秘书,天眼何处无芳草;假如她是贵族单身,那不是不用偷偷摸摸,一劳永逸了。 想起了《潜伏》,网传故事最后,网友描述,再逃离天津,飞台湾的飞机上,吴站长问于副站长,站里只剩下你我了,责成,谁是“峨眉峰”? #书 #读书 #小说读后感 #女妖 #悬疑 >>阅读更多



用户:醒半

    读后感之《繁花》----2024年5月18日 2024年3.10-2024年4.14 故事以上海三个不同阶级的男青年为核心,以双镜(一个随着60年代不断成长,一个以90年代的当下),远镜头以年计,短镜头按部就班,双镜交替,终究汇合。人物多,关系复杂,以吴侬软语的口吻描述,别有一番滋味。 也许是年代跨越比较长,也许是人物太多,又或许是人物太过特殊,有性格,很多结节没来得及描述:比如阿婆、蓓蒂的突然消失?比如小毛突然与阿宝、沪生的亲密和绝交?李李的突然出家? 书中几个人物印象深刻:小琴的日记,这确实出乎意料,可见女人的隐忍和心计,可惜终归的是一场空;李李的背景,她确实一个有故事的人;阿宝大伯去家里吃饭的样子和后来霸占房产的描写,可谓道尽了人性的贪婪。 想起两部以西北方言为主题的巨作《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可能是西北双雄的年代更久远一点,也可能是上海一直很前卫。在《繁华》里,少了淳朴,多了市侩,在商言商,男女混乱,有负载半空的感觉,也许是自己长在农村,天津的大都市气息不浓厚的缘故。 60年代,正是文化运动的启示,90年代,又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这30年风云际会,造就了这代人的悲欢离合。他们心里描写不多,给人一种人前热闹显贵,背后空虚的感受,又像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以为是。突然想起了之前一个很热的清楚偶像剧里的“心碎乌托邦”,一屋子的莫名其妙。 #读书 #书 #繁花 #小说读后感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