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后米发布时间: 2024-04-18 18:35:33 浏览:19 次 发布地: 开封市 天气: 晴

        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近日感触颇深,值得记录一下,留作自勉。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老苏这首诗几近妇孺皆知。其意甚明,朗朗上口,还富有敏锐观察力所带来的哲学思辨色彩。千百年来夸的人太多,再谈也无新意。不如说点儿新思考:老苏这诗真的是纯纯景物描写吗?这就突然间有趣了起来。说着题画诗,不免心疼起老杜来。一代诗圣,题画诗良多。文化人的事儿,提银子显得庸俗,可的确是贫困潦倒所不得已而为之。 说回正题。这幅原画已经遗失,故只能全凭猜想,绝无定论。倘若有心观察,一定可以发现在后世依据此诗句做的话里,必有桃花、有鸭子,大多有蒌蒿,偶有芦芽,鲜见有河豚。如此便知,大众思维一致认为河豚在老苏的想象里。通俗解释,这个季节,正是河豚洄游时。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是这么讲的。我猜很多人的语文老师都是这般讲。 这个说法对吗? 新的思考来源于李一冰先生。先生的核心思想就是四个一儿:东坡馋了。大胆模拟下东坡先生的心路历程。惠崇的画里有江水,有桃花,有鸭子,岸边蒌蒿满地清翠郁郁。提笔先写实,二句化用孟郊《春雨后》中的诗句:何须最先知,虚庭草争出。不得不佩服东坡先生大才。第三句,写完一半,先生的灵魂便由开封飘到了江南。蒌蒿满地应该偏一点点写实。宋人尚意,芦芽多半是不会刻画的。江南何所有?满盆河豚鲜。 整首诗看似在题画,实则再为最后一句铺垫。河豚欲上,上不妨直接做上市来理解。虽然这么说在文人雅士眼里显得朴素,甚至落于吃喝的俗套琐事中,甚至有诋毁东坡先生之意思,我依然觉得这正是东坡先生的可爱与真实之处,更为难得。 那么有没有文字支持呢?肯定有啦。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这就是我为何坚信当东坡先生写到第三句时候画风就已经转变的原因。 东坡先生有多爱吃河豚呢?历史上也有记载。话大致如此: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颇有点孔夫子当年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味儿。这怕是最直观,最有力的夸赞了。 一家之言,多猜测之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多点思考,搏君一笑,也算得上好事一桩了吧。 #苏轼 #随感 #有趣的灵魂 #闲散文字



评论:
作者: 有错处,应该是:何物最先知。写完没检查,抱歉啦。
浅浅的喜欢: [狗子]
作者: 啥意思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