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发布时间: 2024-07-26 08:48:49 浏览:0 次 发布地: 广州市 天气: 晴

        #反脆弱 我们不仅厌恶压力,也不理解压力,殊不知,彻底消除波动和变化只会危害生命、生活、科学和智慧。我的悲伤,突如其来的焦虑,实际上是智慧的第二来源—甚至是第一来源。天一下雨我就变得倦怠无力,随着雨点开始敲击窗户,奏出魏尔伦笔下秋天的《哽咽》,我就更容易陷入冥想,写作速度越来越慢。而其他日子里,我则更积极,更有活力—我会少写作,多走路,做做其他事情,与研究人员争论,回复电子邮件,在黑板上画图表。我是不是也该变成毫无情绪的蔬菜或快乐的白痴? 如果20世纪就有抗抑郁药百忧解—当然严重的情况下,你确实需要服药,那么波德莱尔的“脾气”,埃德加·爱伦·坡的情绪,希尔维亚·普拉斯的诗,以及许多其他诗人的悲叹,所有这些有灵魂的东西,都将了无声息…… 压力源的另外一个被遗忘的特征隐藏在语言习得中。我从没见过有人是通过教科书,从语法开始学讲母语的。你学习一种语言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在一个多少有压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表达某些迫切需求的情况下(比如在热带地区享用晚餐后产生内急时),借助于困境,在反复的错误中进行学习。 我们学习新词并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利用另一种方式-与人沟通,我们不得不揣测他人的心思,而暂时把害怕犯错误的心理放到一边。但是,成功、财富和科技却使得这种习得模式愈加难以推行。学习一门语言的最好办法可能就是在国外被“囚禁”一段时间。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