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羊肖恩发布时间: 2025-01-22 18:14:03 浏览:14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在道德和真相之间的缝隙中探索 《局外人》读后感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开篇第一段话,就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 加缪笔下的主人公“莫尔索”杀了人,在他意识极度迷糊时开的枪。 死者和他没有社会关系,莫尔索当时的确受到了威胁,但真的没有必要开枪,至少没有必要向人开枪 莫尔索的行为和意识分离了,他脑子里没想杀人,就算是因枪走火而杀死了对方,子弹确实是借助他的手指击发的。 在有人被杀的事实面前,人们总是要给“上帝”“社会”“法律”“公民”一个交代。他的律师告诉他少说话,在辩护中极力为他谋取利益争取少判几年。而检察官则相反,并且检察官是个高手,从道德角度入手,他对人们说到“他连母亲去世的日子都记不住,这个人的灵魂有着巨大的空洞!是个魔鬼!” 在整个辩护过程中,没人关心莫尔索为什么杀人,他是否是出于防卫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所有的记者,陪审团,大部分旁听的人,都在关心是否能够处死莫尔索。而他,这个当事人,像是个观众,看着这些想处死他的人们,在演这一出戏,他像个局外人。 在法律流程的最后,莫尔索开口了,他极力为自己辩解,但是语无伦次,没有逻辑,法官知道他有话要说,但所有人都不在乎他的辩护。也可以这样讲,其实他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莫尔索在狱中多次拒绝了神父的宽慰,最终神父直接走了进来,要他祈求上帝的宽恕,但莫尔索爆发了,他马上要被行刑了,眼看着死亡扫荡了他以后的人生,从未来穿越而来。他不信上帝,内心根本没想杀人,而一个没想杀人的灵魂根本不需要被上帝宽恕。 《局外人》整本书的故事和主角内心的想法都是不吻合的…… 写道这里我不知道该怎么结尾,总觉得整件事和莫尔索中间,有什么东西是我没有解读出来,这东西像是一条线,是某种东西的边界,区分的不是善良与邪恶,或者理性与感性…这条线左右两边是什么,我想了很久也说不清楚… 我唯一的感慨就是: 如果以道德审判,那么每个人都是死刑……… #你坚持最久的小事 #优质瞬间计划 #北京土著 #阅读 #睡前读书









评论:
吁嗟鸠兮。: 曾听过一句话:孝,论心不论迹,淫,论迹不论心。这杀人,应该也如后者吧。所以,你不是没有解读出来,只是不愿这么纯粹去定论。
(不聊)弱小可怜无助但是倔强: 昨天也是看着局外人入睡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