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与DeepSeek》(四)翻看自己上个月公众号的文字,有一种得意洋洋,骄傲自满。
每种语言的语境下也都有各自属于自己的叙事幽默,故事与典故。想要真正理解每种语言所叙述的事情与表达的情感,必需要深入了解语言所属的文化社会背景。
那么,在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互联互通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他人是如何想的他人是如何思考的,至于能不能理解能不能用相同的思维去解释客观世界,就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了。或者说,同一个客观事实,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会相同。
这两天,人家先是赞叹、恐慌、然后是怀疑、又想起来打压、制裁、……这边是学习学习学习、模仿、思考、提高、......。开源啊。
仔细观察,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的在一线AI团队里的成员,都少不了带有大中华背景和学习经历。这种比例偏爱,预示不言而喻,不仅仅是努力勤奋可以解释的。还有一个底层逻辑,就是语言文化的积淀,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逻辑思维的特质。复杂灵活多变。
你可以说是结构上的不同,更强调广阔深度复杂,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承,更关心宏大的叙事和共生的关系,因为母语决定了,我们更在意一个字所在的语境,而不是某一个字。我们更在意的是整体完整,而不是微小瑕疵。这是一个愿意成为一个群组的社会,而不是单单推出耀眼之星。要是这些所有的聪明人去做同一件事情,不分前后上下左右?所以,无论是东风还是西风,顶尖的高手都是从同一种叙事逻辑中成长起来的,语言文化积淀的结果。自由?我们有孙悟空啊,《黑神话:悟空》。
我一直有种民族和文化自信,一直也有一种想法,狭隘与贪婪会让人走向迷途,人如此,科学技术也是如此。
包容并蓄,自由开明,是自汉唐以来的气质,也是这片土地最恢弘的气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开源的DeepSeek,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是一个标志,我们永远都可以试试看。
没有什么终极神话也没有怎么真正的屏障障碍,有的只是傲慢与偏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