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ARIEL发布时间: 2024-03-29 11:27:44 浏览:76 次 发布地: 杭州市 天气: 晴

        在浙大从本科到博士以来,发现高校有特别多的专利和技术闲置着,技术拥有者不知道怎么变现,企业也不知道高校有什么技术,且做技术的人以及做商业化的人往往很难聊到一起去。快速转化高校成果,沟通技术团队与商业化能力,未来会催生出一个平台,甚至可能是一个中介行业。 自己是工科生,身边有不少技术大佬,观察一些企业与他们的合作,可以总结出一些有趣的规律,站在企业角度,与高校合作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企业最忌讳自建技术团队。做企业的人都不懂技术,很难管理技术团队,大概率技术团队拿着几千万,烧个几年,却收效甚微。企业做技术是无法跟真正做技术的机构抗衡的,背后支持的力量不同,大学背后是国家,企业背后只是利润。另外大多数技术团队做研发,大概率三个月可以做出来的,却会用五六个月,那么早做出来然后干嘛呢?这也是人的通性。 其次企业买断技术也极为愚蠢。买断技术会带来巨大的当时成本,就算技术很便宜,一次性买断,也就相当于跟原技术研发团队切割,后续技术的更新迭代运维全部要“外请保姆”,怎么会有技术的“原生父母”做得更好呢?即便是买来了技术团队的后续运维,但这个隐形成本是极其庞大的。 最优的合作方式就是技术入股,入股不是入母公司,因为技术能不能商业化是不确定的,入了母公司,营收有绝大多数是老业务带来的,双方价值都无法评估。所以最有效的是,商业化运营团队与技术团队搭建一个新平台,技术团队通过技术折股进入,做好了可能新平台上市,或者新平台跟母公司做置换,绑定技术团队一起上市。#创业 #科研



评论:
Souler: 不乏这样的中介平台比如浙大网新
Souler: 这个我和你的观点非常一致。
努力攒嫁妆: 优秀[点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