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独自自学的我来说,黑夜来的太早,感觉有一点孤漠,房间里除了猫就是我,父母之所以催促孩子结婚,是因为不管网络如何发达,网络是代替不了真人的。如果靠刷电影刷视频来过漫漫长夜,年轻还好,但是到了五六十岁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但是离异的比单身的更好过吗?那也不见得。
我看着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说有趣也有趣,说枯燥也真的枯燥,因为越学越觉得难。
在房子呆了一天没出去,真希望日落再晚一点,在低角度的阳光下走路真舒服,不过在这个需要穿着外套的天气里,大中午在路上走也很舒服。
明天就要去外地学习了,五六天后回来吧。
今天看了王继堃老师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跟昨天陈发展老师讲的结构式家庭治疗知识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把家庭分为4个周期,
独立成人阶段0~20岁。
新婚成家阶段21~25岁。
养育新人阶段26~30岁。
子女成长阶段31~44岁。
家庭空巢阶段45~60岁。
夕阳晚景阶段61~?岁。
不过现在平均结婚年龄是28岁。所以我觉得这个数字应该再往后推3岁。毕竟退休已经不是60岁了,是63岁了。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人生课题,但是大部分的人生困扰来自于亲子之间的沟通不良以及夫妻之间的不好好对话。
然后又听了何雪娜老师的依恋理论,这个理论呢就是讲的是0岁至3岁。与母亲的依恋,如果0~1岁这个阶段,母亲对婴儿有很好的交流,回应,安抚,那么孩子就是安全型。如果得不到的话,就是不安全型,不安全型又分为三类,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 回避型就是冷漠型。
不安全型的人在夫妻关系当中,容易怀疑容易歇斯底里容易控制容易逃避。
现在又开始看沟通分析理论(TA),这应该是个半温不火的流派。
以前学了认知行为疗法,人本疗法,萨提亚,精神分析,正念减压,催眠等。其中精神分析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如果想改变,认知情绪行为,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但凡少一个就不可能改变。
学了这么多呢,我感觉人本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稍微简单易学点。精神分析也挺好,不过感觉比较耗神。
我就在想市面上现在流行的那种高维智慧到底属于哪个流派?我还没学到,学了这么多还没学到。
心理咨询流派有六七十种,一个个学,加油![呲牙笑]
评论:
感恩遇见: 现在这边儿结婚年龄都30靠后了!你的那几个阶段有点儿不合适啊[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