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北大像第96窟」
修筑于七世纪末被唐代敦煌人称作北大像的第96窟就是我们熟知的“九层楼”,它最先打破了“栈道重轩”的形象和营建机制。学界普遍认为此窟的开凿与武则天的政治企图有直接关系。武则天为了做皇帝,做了很多宣传,比如她造了一部很重要的经书叫《大云经疏》,并下令全国都建造大云寺。“北大像”就是在这个时期造的,是武则天计划在敦煌的直接反应,它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性建筑。
首先从地面到崖岭,造有35.5m高的弥勒佛坐像,围着弥勒像,又沿着山崖造了40多米高的四层木构建筑,从外观上看,像一个雄伟的楼阁,此像的建造给莫高窟整体窟群提供了一个视觉中心,它突兀竖直的形象隔断了山崖上原来平行延伸的洞窟。从内部看,建筑的底部是一个宽阔的大像殿堂,原来里面有四大天王塑像,其中有一个甬道,参拜者在甬道中只能看见佛的脚。在楼阁的各层之间竖有梯子,礼拜者可以逐级而上,到达最高一层时直对佛面,能够观瞻到佛陀不可思议的整体。
大像窟自然地为莫高窟引入了中心和等级观念,离这两个大窟越近就越接近于中心,也就被最有权势的统治者和僧人需求。这个趋势到了九世纪中期的归义军时期变得更为明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