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星发布时间: 2025-02-10 20:29:09 浏览: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我的理想工作 家里聚会围坐听长辈聊“周” 讲周祖后稷教农稼穑 讲古公迁岐耕种起家 讲“周”字甲骨文意向中的农耕文化 鼎簋制里的重农意味与礼仪天下 青铜纹理上透露的平和朴素的农人思维 话语昂扬 鼓舞人心 慕古之情油然 我虽有疑惑也不忍多言 实在是情感上认同 道理上不通 也只能自己在这里摆摆了 其一 周族源自羌人游牧部落的底子 后为与自己区分他们将未通农事的西羌称为戎狄 翦商时候兄弟们还是出过大力的 如果说周人是搞畜牧里最懂农耕的族群倒是还有点说服力 其他的不好多吹 其二 周族在商朝的官职并非“农师”而是“牧师” 可见畜牧业才是周人有口皆碑的看家本事 这是一个畜牧民族转农耕的奋斗史 其三 “周”字是商人对周原族群的称呼 简言之周原归谁谁就为“周” 所以史上有“三周”之说 而姬周是最后到达那里的一支 这就是古公亶父迁岐的故事了 到了周原才有大片良田可耕种 而那时的姬周只是商的微末附庸 连旁边商王派来镇守西部的崇侯之国 对周来讲都是庞然巨物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可不是谁的应许之地 换得良田的代价是: 为商王朝捕猎人牲供祭祀使用 而商朝使用祭祀的人牲主要来自羌人 这就意味着血淋淋的背叛 “泰伯奔吴”可不是什么 父慈子孝贤德谦让的典故 其四 “周”字的甲骨文含义有待商榷 过往大家亦有争论 郭沫若先生认为“周”是 田里阡陌纵横地中五谷繁盛之貌 《说文解字》有云 周,从用从口 而 用 字在商代 乃杀牲以为祭之通称,畜与人无别 我更倾向于后者,粗浅的理解里 “田“字与“周”字的构字理据 并没有相通之处 “周” 并不是有田有水的人间乐土 而是祭台与血肉的生猛场面 周与商的后半段故事 或许可以留在别处再讲 并不在本次讨论之列 说以上四点 也只是为了下面这段话做铺垫 历史从来都不是真理的书写 从来,是权力的书写 不要梦想有清洁的革命与 圣人一般的历史角色 写历史的与读历史的 本质上许是一类人吧? 剧本底下字句里面 埋着情感的暗线 经历其中的都在 借假修真 “真”修不修得回来了再说 可是那“假”啊 简直是珍贵异常 被洗白了的“周” 成了多少仁人志士心中的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也很好吧... ---- 另外 宝鸡真是个好去处 厥田上上之选 扼八百里秦川之首 山岭聚会于西 川塬相间于东 神鸡飞鸣而起 周人龙兴之地 人文地理 青铜石鼓 我都喜欢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也很值得一看 主体建筑为五层 高台门阙 青铜后土 国一就有120余件 不乏重器 目前不算太火 体验感较佳 想去就尽快安排吧 展陈做的很是细致周到 读起来也文采斐然 是用了心的 以青铜为脉络,讲述了周原的八百年兴衰 周族如何以礼兴邦,大秦帝国的崛起之路 遗憾是对青铜器的深度解读与横向纵向列比不足 我去时部分展厅在升级维护中 不知后面会不会有这些部分的补充 在第一展厅 开篇就会讲周之溯源 从甲骨文的“周”说起 墙上的解释是郭老的版本



评论:
爹系大叔王老五: 宝鸡,天水,庆阳
作者: 是啊 还有 咸阳 南移 东迁 北上 西进 都做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