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完了《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对于一个纯粹心理学外行来说很是艰难。无论是一系列的心理学名词、代表人物,还是嚼文嚼字、颠倒反复的行文(译文)风格,都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还有就是新冠阳性后伴随的懒惰,锻炼放下了、书也放下了。此外,苏式语言风格的绝对化与颐指气使也令人不悦——虽然佩服维果茨基的工作热情与开拓精神。
一点动力来自于对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探寻欲望:先掌握基础逻辑才能谈到育人,才能更有效地和闺女互动交流。在这方面,我与文盲奶奶敏锐而细腻的观察力、共情能力相差甚远,只能靠学习来补充。
一点收获就是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梳理,以及儿童思维发展文化历史性理论。怎样构建一个尊重儿童发育阶段、全时空覆盖的全方位学习环境,是家长们(不可奢求学校)的责任,尽力而为吧。
趁着工作还不那么繁忙,转入学习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希望也应该能够在这里看到更多的人文色彩……
评论: